日期选择 logo

2020-03-23 第26,44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要闻

随申码助返沪建设者顺利复工

       ■本报记者 史博臻
      
       实现全面复工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当下,如何在确保在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快集结更多工人,成为上海建设项目面临的头等大事。随申码已成为在建工地复工、防疫的必备工具之一。记者昨天从隧道股份了解到,建设者只要有“绿码”,并按规定经过一定的隔离观察期,就可以到沪务工。目前,公司在沪复工建设项目共计155项,到岗职工总数为15489人,复工率达到97.35%。
      
       隧道股份旗下的上海路桥集团正在承建市重大工程昆阳路越江大桥,该工程近日实现主梁首吊,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力争追回被耽搁了一个多月的工期。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已有377人到岗,来自21个省/直辖市、58个地级市,人员返岗率达98%。返沪人员分别在项目部宿舍、指定酒店、江川路预制厂、吴泾基地等处进行14天隔离观察。项目部精准防控,分批开展人员进场防疫、安全教育培训,守牢安全底线。
      
       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建筑工人,随申码成了上岗的可靠依据。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用随申码核查工地人员的信息,比查登记表、看火车票等方法更科学便捷,从目前检查情况看,其使用率还是很高的。
      
       江川图书馆新建工程是闵行区首批复工工地之一。看随申码,与测体温、领防护用品,并称为“进门三件事”。项目负责人介绍,除管理人员外,工人复工率近五成。由于现在工地处于打桩阶段,因此,人员缺口还不大,后续还会有返工人员和招聘补足,因而不会影响施工进度。
      
       该工地对节后劳动力分布情况进行了排摸,当下所需桩机、电焊、泥浆分离三个班组的员工都基本集中于三个省市,而每个区域都有工人可驾车返沪。工地最终采取“点对点内部拼车”方式,确保所有返沪务工人员从来源地直接到达隔离点,实施统一隔离。
      
       复工现场,项目部不仅对所有工人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还专门通过印刷手册、指南,帮助全员实现防疫专项交底。大到整个工地防疫防控机制的建立,细到突发、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小到科学隔离、安全施工、稳定物资等环节的管理,做到环环有方案。
      
       在上海地铁建设方面,应复尽复的142个标段实现了3月20日前全面复工的目标。特别是随申码实施以来,极大提高了返沪人员返岗复产效率,在满足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近2万名持“绿码”人员投入生产。所有返沪(返程)人员均做到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要求;工地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门卫均设有健康观察点,对所有进场人员实施登记和体温检测,所有人员每天测温不少于两次;施工单位每天设专人定时对工地食堂、厕所等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