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秋莎)日前,市科委发布《关于强化科技应急响应机制 实现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通知》(简称《通知》),对科研人员抗疫的行为给予嘉奖。如将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科研人员的品德、能力和业绩表现,直接作为职称申报评审时的重要依据;适当放宽学历、资历、继续教育学时等条件,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个人技术总结可替代论文指标;作出重要贡献或表现突出的,在职称评审时给予重点推荐。
《通知》包括启动应急公关专项、激励科技人才担当奉献、提供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和支撑服务等十项举措。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来袭,上海许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在检测试剂盒、药物和疫苗研发上不断传来好消息,体现了上海速度。《通知》在“启动应急攻关专项”的举措中明确表示,可采取自上而下、一事一议的决策机制,通过定向择优或定向委托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快速响应、快速筹备、快速启动项目。
对于开展应急公关的科研人员也给予了更大自由度,比如实施“悬赏揭榜制”,向全球招募揭榜者,对完成目标取得实效的胜出者给予奖励;实施“首功奖励制”,对于提前完成研发任务、成果在临床获得应用、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给予奖励;实施“经费包干制”,对应急攻关项目的经费,不设开支科目比例要求,允许项目承担单位自主使用。
在抗击疫情上,许多科技型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有的利用大数据平台为精准防疫提供支撑;有的不计成本、连夜转型,源源不断生产抗疫亟需物资;有的互联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研发出许多“不见面”的产品。《通知》鼓励企业投身疫情防控和创新转型,提出因参与疫情防控关键产品研发、生产,面临资金压力的科技企业,给予贷款利息和保费补贴;支持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2020年度科技奖励“指挥棒”也将向在疫情防控前线工作或对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的科技人员倾斜。《通知》表示,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优先提名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且不受论文公开发表2年以上、核心专利已授权或整体技术应用必须2年以上的限制,提名时间视疫情防控进展可适当延长。
《通知》还提到,涉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研究、检测、诊断等科研活动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循个人防护、样本管理和废弃物处置等具体要求,做到应防尽防、应控尽控,确保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