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两年多,魏博磊担当十余个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本人供图)
■本报记者 储舒婷
他是双创周上海高校唯一代表和总理握手,是实验室里饱受质疑的“少数派”,也是医疗扶贫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还是热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复旦大学17级高分子科学系硕士魏博磊从入学起就“不走寻常路”,每每在周围质疑的声音中独辟蹊径、坚持自我,并最终取得了佳绩。
为什么总能对自己坚持的新方向满怀自信?魏博磊说:“其实决策的依据很简单,那就是永远追随社会、人民和国家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
因为看到了“绿水青山”变得日益重要,他的科研课题就从“随大流”的合成材料转向环保方向;他主动寻找和参与的双创项目无不紧随产业风口,比如从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医疗”扶贫;他平时还在五花八门的前沿讲座、志愿活动里,不断发掘新的兴趣和目标。“每当某一方面失意,就能从其他任一方面得到精神‘补给’”,他说,虽然“身兼数职”总让他被认为分散精力,但魏博磊坚信,正是这样的“多支点正向平衡发展”,让他形成了能不断克服挫折的正能量内循环。
一次冬日里的塑料污染调查,让他毅然选择成为实验室里的“少数派”
魏博磊在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与众不同,是实验室里的“少数派”,他的同门大多关注丝蛋白、胶原蛋白等热门材料,他却独辟蹊径地选择将玉米蛋白“变废为宝”,探索出了原创性的高效塑料降解新方案。最终,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权威SCI期刊上,并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这一次刚开始不被看好的研究“大转弯”,源自魏博磊研一时的一次寒假实践。2017年和2018年之交的冬天,他实地考察了杭州萧山区水域环境变化情况,发现当地白色污染严重,许多废弃塑料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现有的塑料降解处理效率不高、材料价格也比较高”,他发现,玉米蛋白或许能够加快降解速度。玉米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其中的玉米蛋白由于缺少人体所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等只能作为低价值饲料甚至直接排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污染。
魏博磊和导师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实验设计,成功使用玉米蛋白制备出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高性能化的塑料薄膜材料。他通过对加工温度、玉米蛋白含量、外加剂含量的调控,使得这种开创性的可生物降解新材料相较于原材料其力学性能并没有较大的下降。他还通过SEM图像、红外光谱、DSC、DMA结果等,验证了玉米蛋白的加入使得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该新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较低的吸水性。
谈到实验中最大的困难,魏博磊说:“科研本身充满挑战,同时也非常有趣,但外界的质疑才最令我倍感压力”,他说“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实验研究,前人的资料只能用做参考。”
每次成功都源于不懈的付出,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结果,魏博磊曾连续在实验室工作36小时。
用技术温暖世界,研发人工智能诊断平台,助力精准医疗扶贫
“我对自己笃志的要求就是以国家发展为方向,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保持创新,积极引领并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我参与创新创业的初心。”魏博磊说。
他曾作为“健行永平”项目的核心成员,采用软、硬件、服务相结合的扶贫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为贫困地区打造了一款高性价比的慢病管理与胃癌早筛系统。魏博磊说:“我们把相当于‘二甲医院医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诊断平台,送到了上海对口帮扶的云南永平县,赋能当地医生,用技术温暖世界。”
最终,该项目获得了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上海赛区金奖、上海赛区专项奖等。
魏博磊还曾作为“丝创骨骼”项目的核心成员,首次提出了用丝蛋白来给全球骨科患者提供人造骨钉的解决方案,并获得了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上海赛区金奖。
魏博磊认为,创新的突破口一是在于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二是将科研技术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既要敢想敢闯敢创,也要心系家国和社会。他说:“其实,在现在的创业大环境下,并不缺乏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感到了自己做的事有价值、对社会有帮助”。9月,魏博磊还作为中国区的代表,参加了由联合国和东盟协办的“菲律宾国际创新创业训练营”。
用多点去相互支持,让生命有不同的支点
在复旦两年多,魏博磊的志愿服务累计时长已经超过了600小时,担当过“旺旺太阳星”上海创客营、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华为全联接大会等十余个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也因此荣获“复旦大学十佳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魏博磊说:“参与的大部分志愿活动,都是始于兴趣驱动,如果发现新的机会和没接触过的领域,都会想去尝试与体验。上海这座城市有很多机会与资源,只要你提高效率,合理规划时间,就能够去做很多有趣及有意义的事情。”
在他看来,人生需要勇于挑战和不断尝试,在生活中寻找多支点平衡发展,是让生命变得充实有意义的绝佳途径:“不把所有精力放在同一个点,在一点上受到挫折后用来沮丧的时间不如花在做其他事情上,用多点去相互支持,让生命有不同的支点。”
此外,他还提出了“正向循环”的方法,即将上一件事情上汲取的经验投入到下一件事上,形成一个积累往上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