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视觉中国
阅读的重要性,在当下,已无需再多讨论。但是,如何为孩子选书?选什么书?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男孩和女孩的书籍有何不同?……这都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李郦从阅读对孩子语文素养的角度告诉你,家长究竟该如何选书。
■李郦
从比较粗略的层面,我们可以把童书阅读分成两个年龄段:一是0-6岁的学前阶段,以绘本为主;另一个是7-12岁,以绘本、桥梁书作为过渡,以文字书为主。超过12岁的孩子,则会在心理上产生渴望被当成大人的愿望,排斥“童书”的概念,倾向于阅读更具思想性和专业性的书籍。
虽说经典绘本的阅读年龄范围是0-99岁,但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内容,重叠并不太多。在日益重视亲子阅读的今天,挑选书目是否还有统一的具体标准?
如果掌握好下面几个标准,就一定可以把握亲子阅读书目选择的方向。
对儿童来说,选书的首要标准是好玩,童书的好玩体现为无意义、想象力和幽默感
阅读应该是快乐的,状态是放松的。亲子阅读不仅是童年美好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孩童的陪伴者——家长重新回归单纯世界的途径。
童书的好玩,首先体现为无意义。
不追求任何教化目的,完全摆脱功利的童书最受孩子欢迎。
很多时候,成人无法理解孩子为何会要求一遍一遍讲述《圆白菜小弟》《阴天有时下肉丸》这样的绘本,甚至会质疑,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的确,童书中有一类就是无意义,甚至看上去荒诞无聊。《打破杯子的鼠小弟》系列绘本就是这样的书,将孩子那种天真、好奇、善良、游戏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孩子也可以从中获得无限的阅读乐趣。在文字书中,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也是致力于打破以启蒙为宗旨的儿童文学传统,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赢得儿童的心。可以说,走进儿童的世界,就要从“无意义”的书本开始。
童书的好玩,还体现为想像力。
厌倦了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童书以幻想的方式架构出新世界,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和精神世界。而就日常生活而言,一切突破常规的情节走向,也是创新出奇的亮点所在,可以帮助孩子跳脱思维定式的藩篱,培养创造性思维。
从绘本的角度来说,克罗格特·约翰逊的《阿罗有枝彩色笔》系列就是如此,小男孩阿罗用一枝紫色的蜡笔边想边画,上天入地自由自在,以一种自信、安全的状态营造出浩大的内心王国。
而文字书里,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书中场景奇幻瑰丽,令人叹为观止。在小说的每一章结束时,又都以“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以后再讲”来结束,如果读者顺着这句话继续想象并写作,真的就会让这本书成为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童书的好玩,更体现为幽默感。
幽默感不是单纯搞笑,而是戏剧化的“开脑洞”“抖包袱”,童书成了一座“纸上剧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放松。佩特·哈群斯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双线并行,文字是母鸡的视角,画面则是狐狸的视角。成人看到的是平淡的散步故事,孩子却能看到惊心动魄的几次偷袭。结果自然有惊无险,狐狸偷鸡不成狼狈逃窜,既满足了刺激感,又充满娱乐性。
幽默感还来自于对待困境的态度,即使在最严峻的形势之下,用一种乐观的精神一笑置之,这其实是一种更大的勇敢,将会启发孩子如何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境。罗尔德·达尔的文字书《女巫》中,小男孩被女巫变成了小老鼠,如何与年老体弱的外婆一起打败女巫,本身就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尾更出人意料,虽然女巫被打败了,但是小男孩依旧是小老鼠的样子,但是因为有精气神十足的外婆在,他们把接下来的日子继续变成一场好玩的“游戏”,这样乐观的故事让孩子开怀大笑,最后又会被感动到流泪。
第二个标准是多样,兼顾家长的眼光与孩子需求
阅读,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宽容地看待这个世界。所以这种多样性,首先表现为内容题材的多样性兼顾。
我们一说起阅读,第一反应就是文学作品,其实不然。童书固然是以故事为基础,但内容可以涉及很多方面。自然、动物、科学、艺术、历史,都在童书选择范围之内。从《神奇校车》的趣味知识,DK系列百科图鉴的包罗万象到《西顿野生动物集》的广袤天地,再到散文,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渐次在孩子眼前展开,这才是真正全面的阅读。
多样性,其实也是人群类型和文化的多样性兼顾。我们常常囿于自身的局限,无法全面了解世界的真相。
《地图·人文版》带我们坐地日行八万里,爱玛·戴蒙的“各种各样系列”翻翻书,则分别从各种各样的人、身体、感觉、工具、房屋、交通工具六个角度分别展现世界万物的丰富性,给孩子极强的新鲜感,满足他们探索的乐趣,可以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英雄史诗之外,对弱者、特殊人群的关注,也会让孩子在阅读中形成一种更加宽厚平和的态度,最近几年,中国原创绘本中讲述自闭症的《弟弟的故事》和讲述阿尔兹海默症的《我依然爱你》,其实都是此类题材很好的创作尝试。可以说,只有先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才能引发孩子对这个世界表象背后的同一性的深入思考。不用纠结于孩子为什么不看自己推荐的、喜欢的书,只要孩子持续阅读,每一条溪流最终都将通向大海。
第三个标准是专业,学会使用奖项、工具书两个“拐杖”
我们经常希望得到一个推荐阅读的书单,殊不知早已经有专家为我们把好了关。想要找好书,需要有两个“拐杖”,一个是各大奖项,一个是工具书。
美国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和凯迪克奖,大家都很熟悉了。绘本《100万只猫》和文字书《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以及《让路给小鸭子》《疯狂星期二》《这不是我的帽子》都是这两个奖项的代表作品。
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得奖者并不限于英国人,气势和格局更大,虽然颁给绘本,图文整合也是重要考量标准。《和甘伯伯去游河》《大猩猩》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代表。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设立的国际安徒生奖两年评选一次,是作家奖而非作品奖,用于表彰该作家一生的文学贡献,从作家奖的角度看,1958获奖的瑞典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代表作是《长袜子皮皮》,1970获奖的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代表作为《洋葱头历险记》,2018获奖的日本作家角野荣子代表作是《魔女的宅急便》。而插画奖的获奖名单更是精彩,1970年获奖的莫里斯·桑达克代表作是《野兽国》,1972年获奖的依卜·斯旁·奥尔森的代表作是《月光男孩》,1990年获奖的莉丝白·茨威格代表作是《拇指姑娘》《胡桃夹子》《爱丽丝漫游奇境》……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投入到以上作家的作品海洋中去,因为安徒生奖肯定了他们一生对童书的贡献。
除了国际知名奖项之外,社会组织的各种榜单也值得参考,就国内而言,比如魔法童书会自2015年起,每年进行的“妈妈眼中的中国原创好童书”评选活动,就是由民间评委独立推荐,把眼光聚焦在每一年中国原创童书的新书佳作,鼓励原创、寻找童书创作的“中国味”。再比如亲近母语研究院自2001年起,每年修订推出的《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内容涉及文学和人文社科等多个方面,都可以作为参考。
而工具书,在阐述儿童文学理论的同时,一定会对经典作品作深入分析,如果我们按图索骥,就能发现海量好书。松居直的 《幸福的种子》《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幻想文学阅读与经典》避免了纯学术的艰深,都是家长值得收藏的经典理论书籍。
可以说这些奖项和工具书,不仅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还解决了怎么读的问题,能够让我们手中的童书真正物尽其用。
虽然市面上书单不计其数,但是家长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仍然要明确一点:阅读本身是一件无功利的事情,每一本书都会在适当的时候与孩子相遇,相信把握住上述三个标准,亲子童书阅读一定能够收获快乐,埋下幸福的种子。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