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
8
社会观察

打笋,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本报记者 王嘉旖 王翔

    万物复苏的春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吃上一口春菜,掘上一份野趣,春天的全部韵味或许就在于此。

    从3月底开始,莫干山镇庙前村村长朱明星就忙碌了起来。他要带领村民一起为挖竹笋——这个专为春天限定的旅游项目做准备。挖竹笋这样的体验类旅游项目近年来十分火爆,许多家长都会趁着大好春光带着孩子前来,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体验久违的乡村生活。

    而山里人对挖竹笋有个更亲切的称呼——“打笋”。从能跟父母进山开始,朱明星就开始学习“打笋”,如今已有40余年。他的这一辈子都与笋有着解不开的缘分,“打笋”早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竹笋,是当地村民们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锄头加上菜刀,这就是进山挖笋的全部家当了。锄头用来刨土,而菜刀则在关键时刻斩断竹笋与根茎之间的联系。小心翼翼地把包裹在竹笋上的泥土刨开,露出根茎,朱明星恰到好处地切上一刀,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朱明星说,这门“打笋”的手艺是每个山里人必备的技能,从小学到大,想学艺不精也难。

    山里人常年滋养在山野之中,味蕾对于野味格外挑剔。“我们山里人吃笋比较讲究,只吃那些藏在泥土里还没冒尖的竹笋。”朱明星告诉记者,还没冒尖的竹笋带有一股独特的甜味,而在冒尖后,这股甜味就会产生变化,山里人对这些细微的差别十分敏感,一尝就知道这竹笋有没有冒尖。

    吃笋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竹笋的口感也会逐渐产生微妙的变化。庙前村的村民要是计划中午吃笋,那一定一大早就进山挖笋。大自然是最好的调味料,新鲜出土的竹笋本身就带有特别的山林香气,只要在热水里稍微烫一下,不需要太多调料,凉拌切片后就可直接入口。这份原原本本的竹笋鲜味让许多尝过的人难以忘怀。

    剩下那些来不及在最短时间内消耗的竹笋,山里人也早已练就一整套烹饪功夫。竹笋时间放久了,会产生一种涩味。这时,山里人就会烧上一口大铁锅,将这些笋一股脑儿倒进去,煮一段时间,涩味就会慢慢消除。

    山里人还有一种将竹笋的鲜味保存更久的方法——腌制。竹笋是春季限定的美食,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远远不能让人过瘾。于是,他们将其腌制成咸菜,就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陪伴人们的餐桌。腌笋,这是当地人家家都会制作的美味。

    清洗、切片、煮制、晾干……经历过一个轮回的腌笋口感酥脆,是各种菜肴的最佳配角。庙前村的腌笋口感好,销量也总是火爆。

    今年清明节温暖宜人,气温不断攀升,也带火了周边游市场。据朱明星介绍,他们村里的客流量比去年增加了约30%,村里的40多家民宿几乎是一抢而空。庙前村旅游业的火爆,让一度离开村子出门闯荡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流。他们或是自己开起民宿,或是在村子里的文旅公司上班,清冷的山林重新恢复往日的热闹。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