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9
文化

丁善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改编双钢琴组曲下周首演

中国学派“新作”推广民族钢琴作品


丁善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手稿。 (丁芷诺供图)

    本报讯(记者吴钰)由丁善德同名钢琴协奏曲改编的《降B大调双钢琴组曲》将在4月16日晚的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之上海师范大学专场音乐会迎来首演。改编者作曲家邹野表示,这部改编作品将大型交响作品室内乐化,用两架钢琴体现原作的美学意味,希望让更多观众在不同的场合听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故事,推动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传播。

    《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原作写于1984年,是一首五彩云南的风情音画,更是一次宏大、美妙、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音乐礼赞。三个乐章的恢弘结构,让听者如同置身云南红河地区哈尼族、彝族欢乐的舞蹈、风情万种的对歌、火把节的狂欢之中,在热情奔放的旋律中生出对生活的无限赞美与憧憬。

    丁善德是中国钢琴历史上第一位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钢琴家,也是中国钢琴演奏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作为前苏联著名钢琴教育家扎克洛夫的开门弟子,他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归来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历任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把西方钢琴表演艺术带入了中国。此次他的作品改编为双钢琴协奏曲,在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首演,将继续丰富钢琴民族化的特点。

    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创办人之一,丁善德“新作”的首演对力推钢琴新作颇有引领意味。双钢琴的呈现形式相比于协奏曲,能在协调乐队、指挥和协奏者上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推广民族钢琴作品有所裨益。演出将由两位青年海归钢琴家王鲁和朱昊冰担纲。“丁老先生本人就是钢琴演奏家,作品非常钢琴化,技法挑战难度较大。这首作品汲取了大量民族色彩,他将一些旋律隐藏在了节奏与和声中,而双钢琴的改编将音响扩大,让色彩更为丰满、多样。”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朱昊冰表示。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透露,上师大音乐学院所在的徐汇校区东部,上世纪50年代曾是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改名为上海音乐学院)校址。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迁入汾阳路现址,贺绿汀的办公楼、丁善德生活过的宿舍区,殷承宗、俞丽拿等音乐家练琴上课的小红楼却还宛然在目。沿着前辈的脚印,传播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将中国钢琴演奏学派发扬光大,也成为了上师大音乐学院青年艺术家的担当。

    相关链接

    作为“上海之春”的组成部分,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将于本周日起至21日举行。本届艺术展示周以“走进校园,走近艺术”为主旨,举办公益讲座涉及经典芭蕾舞剧、民族歌剧、中国诗词音乐、中国礼乐、中国古乐器、漫画音乐等论题;专场音乐会涵盖西洋管弦乐、民族管弦乐、钢琴、声乐、古筝、合唱、舞蹈、打击乐等音乐表演样式。

    据悉,上师大“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举办至今已有三年,旨在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的同时,也用优秀文艺精品对社会艺术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年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颂’”为主题,策划六场公益学术讲座、八场专题音乐会。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展示周开幕音乐会的曲目——交响诗《红旗颂》、风俗管弦乐《瑶族舞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均为中国作曲家驾驭西方音乐媒介、改造西方音乐体裁、彰显中华风韵、讴歌党和国家情怀的里程碑式作品。海归青年教师将在其中担任钢琴、小提琴独奏,传承、演绎脍炙人口的中国经典名曲,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当今时代风貌、彰显文化自信心也有不言而喻的文化意义。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