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3月24日 星期日
6
论苑

通向理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公龙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为深入研究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海市社科规划办专门列出系列课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从完成结项的课题中精选十本书稿,这些书稿聚焦于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维度深刻地阐释了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总体上反映了当前上海学术界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初步成果,近期由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提供一套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参考资料。本报论苑版今日起将陆续介绍这套《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丛书》,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学术界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王公龙,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和国际政治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独著、合著10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所讲授的“《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获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和中组部评选的全国干部教育好课程。主要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社会兼职主要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科社学会副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等。

    从理论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溯源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它浸润着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底蕴,提出了对接马克思理想社会的现实之路,实现了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书试图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下观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出二者间“源”与“流”的关系,着重分析后者对前者的理论创新,进而探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之源,着重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演变历程;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即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到共产主义“真正的共同体”;追寻马克思共同体理想产生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历程,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科学性进行实践验证。第二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从人类、国际和中国等三个不同维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本质内涵,即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共存共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理论本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理论品格等。第三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着重阐释“五个新”,即构建了思考人类命运的新视角、开辟了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新路径、构筑起通向“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性共同体新样态、找到了推动“虚幻的共同体”演变的新动力、提出了体现“真正的共同体”精神的新价值。第四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内容包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追求、在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中美关系稳定中维护利益共同体、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

    总体上看,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视角新”。与通常的外交政策分析不同,本书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前提,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宏大场域中,沿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探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新维度。

    二是“方法新”。本书跨越马克思主义与国际政治两大学科,既有助于讲清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政治内涵,又有助于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角度讲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

    三是“观点新”。创新观点主要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传承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精神的建设未来美好世界的新理念、新蓝图,实现了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混合型共同体,是致力于塑造人类生存和发展新环境、新秩序的协作型共同体,是着眼于解决世界难题的治理型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激发人“类”意识的觉醒,在全球治理进程中促进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历史上的“帝国”和“民族-国家”体系,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理念,昭示着一种新型世界秩序观和人类文明观的诞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使中国梦拥有超越自身的国际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

    三、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从学术价值看,本书建立跨越时空的分析逻辑。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背景不同,聚焦的主题不同,但都是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共同体思想”。前者主要见之于传统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而后者则是基于对当代人类出路的思考,更具现实主义特征。本书拟将二者联系起来,寻找出内在呼应之处。而且,本书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从应用价值看,本书发掘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当代世界政治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践指导功能,尤其是分析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广大读者加深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解和领悟。

    此项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的内在关联尚未构建起严整的分析框架;对当代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应对思路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专家点评

    杨洁勉

    这是一本选题意义重大的著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在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理论逻辑、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对于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是一本分析视角独特的著作。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出发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独特的理论视角。从理论渊源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溯源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通常从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的角度观察不同,本书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视角开展研究,力图揭示出二者间“源”与“流”的关系,进而探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这是一本注重创新的著作。本书力图在理论上讲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方位,着力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价值,包括构建了思考人类命运的新视角;开辟了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新路径;构筑起通向“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性共同体新样态;找到了推动“虚幻的共同体”演变的新动力;提出了体现“真正的共同体”精神的新价值等等。这些观点对于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著作。本书没有从理论到理论进行抽象分析,而是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外交的战略和实践,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基本逻辑展开分析,这使得这本著作既有理论性,也有现实性;既有思辨性,也有可读性。

    点评专家简介

    杨洁勉,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现为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表国际问题专(合)著20余部和论文百余万字。主持过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社科和决策咨询项目。主要社会兼职有: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