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5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瞬态新奇分子刷新化学界常识


周鸣飞(中)教授指导团队进行实验。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周鸣飞领衔的“瞬态新奇分子的光谱、成键和反应研究”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本报通讯员 陈文雪 程喆 首席记者 许琦敏

    一般原子、分子的价态在-Ⅳ到+Ⅷ之间,可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周鸣飞却在世界上发现了+Ⅸ价的元素。这是一个化学界百年无进展的难题。今年,他领衔的“瞬态新奇分子的光谱、成键和反应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项目专注于通常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的瞬态分子物种,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分子光谱探测仪器,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首次确定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可以形成的最高氧化态为+Ⅸ价;发现硼-硼三重键(BB)及主族元素s-p配键;并观察到一系列全新瞬态反应中间体。这项成果丰富了人们对化学键的认知,为相关分子物种宏观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氧化态是化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亦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百余年来,实验已知所有化学元素最高氧化态为+Ⅷ价,直至四氧化铱正离子将之改写。项目组实验证实,气相四氧化铱离子具有正四面体构型,其中铱处于+Ⅸ价态。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