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10-11
专题

育有中国情结、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的国际学校

——上海中学国际部成立25周年绽放教育国际化特色育人智慧


    乘着改革开放东风,依托百年名校上海中学,时任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先生审时度势,创办上海中学国际部,并于1993年6月1日获批成立,招生对象为在华在沪留学、工作的海外人士子女,成为公办学校抢滩海外人员子女教育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同年9月,首批招入的18名学生正式开学。直至2018年9月,国际部在校学生近2900人。办学25年来,上中国际部学生累计来自60多个国家与地区,成为一个小小的“联合体”。

    上海中学于1995年成为上海市最早的国际文凭组织(IB)学校之一,2003年成为当时上海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2007年成为美国ETS授权的托福考点,之后又被授权成为GRE考点。上中国际部于2007年获美国大学委员会授权成为AP、SAT、PSAT考点,2013年又成为A-LEVEL、ACT考点,2017年通过美国Advanc ED的国际认证。

    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无到有(1993年至1998年)。学生人数从18人到280多人,从“无教材”、“无固定的教学年级”、“无经验”到获国际国内初步认可。

    第二阶段,从小到大(1998年至2010年)。学生人数从280多人激增至2800多人,经历了规模扩大与质量同步提升的双重建设,形成了从1年级至12年级的完整序列,成为国际学校中一艘超级航母,教育质量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国内各省市同行创办国际部或国际学校,均派教育行政或学校教育代表团来校考察取经。

    第三阶段,从大到强(2010年至今)。学生人数一度突破3000人,为了保证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充分程度,自2014年起在校生规模一直控制在2900人左右,部分年级的学位非常紧张。国际部共有行政班115多个,经选择组合的教学班超过2120个。国际部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在“融通中外”的理念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开始反哺国内基础教育,推进了本部学生在国际视野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探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融合国际教育先进元素的“中国方案”,被公认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际学校。

    自2013年以来的五年里,上海中学国际部在教育质量继续保持领先的同时,进行了内涵发展方面的拓展与延伸,植宽育人本土优势、尽显“海派风骨”,在立足于服务“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的抱负下,提出构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的目标,更好地培养具有中国情结与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用行动诠释“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的办学方向,提供了一种“尊重国际标准、坚守中国特色”高水平国际教育的良好范例,在管理理念、教学体系、服务质量等方面,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国际教育的一个标杆。

    上中国际部25年的发展,显现国际学校的“本土化”办学创新,教育国际化的“特色化”育人精创。伴随着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走向深入以及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步伐,在构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与孕育具有中国情结与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中,上中国际部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印迹”与“结晶”。

    创新办学建业:

    弘扬传统与引领教改“完全构造”

    2014-2018

    上中国际部的诞生和发展,展现了中国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和学校教育面向国际化的“中国方案”的智慧与创新,体现了对融汇国际通则而又有中国情结的国际人才培养的心血与收获。

    一所中国人主办享有盛誉的国际学校

    上中国际部隶属上海中学,由中国人实行自主管理,按照国际标准运行,开国内公办高中办国际学校的先河,成为赋有开创性的教育经典,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均获得国际、国内教育同行的高度认同:不仅获准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近10个国际课程的考点,而且每年集聚120多名专职外籍教师为学校教育服务;国外100多所顶尖大学每年直接派招办人员来校招生;学生参加美国学术“十项全能(USAD)”“五项全能(USAP)”比赛多次获团体冠军。

    一块本土孕育改革智慧的成功试验田

    作为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上海中学本部(招收上海生源高中资优生,在校生近1200人)与国际部(招收1-12年级海外人员子女)同在一个校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上中国际部孕育了多项改革智慧,为我国教育国际化提供了诸多改革养分。对国际教育精髓,如课程选择、走班教学、探究学习、学分制评价等进行了实践与消化,迁移到我国学生教育中,如本部在上海乃至全国率先开展双语、双课本教学;率先建构系统化、可选择的课程图谱;注重探究性的创新实验等;国际部处处充满研究与创新元素,如在率先推进高中国际课程实践研究与基于教学实践的中美教材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硕果。

    一扇东西方文化热切交流的窗口

    上中国际部不仅吸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高层访问团来校访问、高层次艺术团来校演出,而且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被盛赞为办在国土上的最大全日制孔子学堂,为国家汉办认定的孔子学院基地之一。国际部学生掌握英语、汉语以及学生国籍所在国语言等两到三种,甚至更多种语言。汉语仍是学生的核心必修课。本部与国际部也经常开展科技、体育、艺术、教学等方面的多层面的校内“国际交流”,2017年两部学生交叉组队开展的中英文辩论赛颇具新意。上中国际部的成功办学,也为我国教育走向世界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培育了上万名带着浓厚的中国情结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素养的学生走向世界,让东西方融合的种子扎根于世界各地。

    一株教育质量持续领先的国际“常春藤”

    进入21世纪以来,上中国际部办学质量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准;近五年来,国际部教育质量持续领先并不断达到新的高度。2014到2018年的IB全科平均分均超过41分(满分45分、全球均分为30分左右),IB全科生100%获得国际文凭;学生参加AP考试的人次都保持很大的规模,2014—2018年的五年里共计3621人次参加AP考试,且每年平均分均在4.5分(满分5分)左右。IB、AP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球前茅,学校的国际声望越来越高,毕业生也越来越得到名校的青睐,申请去美国就读的学生中,诸多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名校。2018届申请去美国就读的学生中喜欢酒店管理行业的被录取世界顶尖的酒店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院校;有93.02%的学生进入全美排名前50的大学,再创历史新高。

    不仅国际部毕业生取得骄人的成绩,在校生也在各类比赛中显现了强劲的实力,如学生篮球队获得Jr.NBA冠军;初中学生获高中生云集的第四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中华赛区一等奖;哈佛模拟联合国会议最佳代表团;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世界决赛季军;全国Brain Bee脑神经科学大赛一等奖;一名学生入选2017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美国国家集训队预备队;一名学生排名世界羽联青少年女子单打第35名,在当时美国这一项目的运动员中排名第一。

    办学定位建树

    尊重国际标准与坚守中国特色“完美融合”

    用国际视野办国际教育,用中国特色兴国际教育,成为中国人自主管理国际学校的价值取向。尊重国际标准与坚守中国特色的完美融合,是上中国际部在教育国际化办学定位上的重大建树。

    思路宽:助力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教育生态圈建设

    上中国际部25年的发展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国际化探索同时成长的。最近10多年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在学生数上已达到饱和状态,更重要的是尊重国际标准、坚守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始形成,并获得广泛认可。2017年上中国际部通过了AdvancED的国际认证,认证专家盛赞上中国际部办学成就是国际学校发展的“黄金标准”。

    上中国际部最大的办学特色,是既注重按照国际标准办学,了解、熟悉国际教育并迁移其中的先进元素融合到我国学生教育中,更注重对海外人士子女进行中国文化、汉语教育与传播,使得这些国际部学生不仅发展了汉语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中国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的熟悉、欣赏与认同。累计培养毕业生上万人,他们带着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去往世界各地,毕业校友已开始在各自的领域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文化、经济、科技领域的交流中崭露头角。他们得益于上中国际部呈现的良好的教育生态。

    定位高:营造与上海市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相适应的国际教育环境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上海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的重要战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必然要以更开放、包容与积极的态度吸引乃至留住一大批海外高层次的科技、金融乃至管理人才,其中一个重要要素是能否提供他们子女成长所需要的优质国际教育服务环境。上中国际部为这样优秀的海外人才子女提供良好的国际教育,获得越来越多的来沪、来华高层次科技、文化、管理人才家庭的青睐。

    据统计,在校学生中,有来自美、日、法、韩、乌克兰、爱尔兰、哈萨克斯坦、斯洛文尼亚、土耳其、罗马尼亚、伊朗、匈牙利、埃塞俄比亚等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家庭;有1180多名学生来自于跨国企业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家庭;来自科技类上市公司企业的高管家庭的学生超过了450人;引进人才千人计划、大学及科研院所专家等人员的子女230余人,充分显示了他们对上中国际部在数学、理工科教育方面的优势与由中国人主办的国际教育的认同。另外,来自四大会计事务所高管合伙人、律师家庭的学生也有190余人,可以看出上中国际部的国际教育正对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集聚发挥着作用。

    特点明:创建具有引领价值的中国人自主管理国际学校

    上中国际部的发展,顺应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始终明确自身的价值追求,可以用18个字进行概括:“尊重国际标准、坚守中国特色、把握教育主权”,使学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结的国际人才。

    关注引入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注重适合国情、校情的改造,将中国特色的做法融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痕对接。上中国际部作为“中国的国际学校”,将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融汇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成为学校彰显中国特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满足来华、来沪的外籍与境外人士的子女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学校在1-12年级每周安排3-6.5课时不等的汉语必修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十多个层次,从汉语初级一直到汉语作为母语的水平,还每年举办中国文化周活动,如国际部高中汉语组开展的舌尖饕餮、笔魂墨韵、魅力霓裳及梨园神采等文化活动,开设中国文化类选修课,如《书法》《篆刻》《剪纸》《折纸》《中国结》《上海方言》等,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植深厚的中国情结。

    育人素养建功

    掌握国际通行规则与国际竞争能力“完善培育”

    育人,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上中国际部依据生源特点,以及将来走向的社会形态,从育国际化人才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在育人素养的架构上独有一功,为培育掌握国际通行规则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奠基提供了“上中国际部模板”。

    对准育人的“重心”:探寻时代需求目标方位

    上中国际部从办学伊始,就确立了办学宗旨:“博采人类先进教育的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育21世纪的英才。”在培养目标上,立足于  “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时代潮流、适应科学进步和发展,具备竞争力和高度责任感的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对育人“重心”的追求,在培育掌握国际通行规则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上下功夫,定位于这样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理解多元文化;发展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技能,提高学生应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注重学生数学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从品性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艺术与健康“四个维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建构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

    找准育人的“中心”:注重学生品性、品格、品德教育的具象化

    为培育通晓国际通行规则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上中国际部在高中阶段与初小阶段将育人的“中心”放在学生品性与品格教育上,将道德教育与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品性、品格、品德教育的具象化,在内化与外显中统一。

    国际部高中段的慈善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能力选择社会热点,探寻不同的切入口,通过自己组织、策划慈善活动,增进道德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在社会活动中锻炼自我,提升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能力与责任感。如Nexus为西安贫困小学建立图书馆时,施工队是自己联系、建筑材料是自己采购的;Halo社团一直思考并实践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从2013年延续至今;坚持为闵行区民办弘梅小学义务授课,切实帮助农民工子弟;国际部11年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长期参与星雨儿童康复院的儿童慈善项目。

    认准育人的“核心”:培育负责任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为培养负责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中阶段将育人核心放在学生的志趣激活、学术探究与创新能力等培育上,以生涯教育为载体加以引领。上中国际部高中段从2010年开始实施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长期坚持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及早规划并作出自身素养发展的抉择,包括志趣聚焦与早期创新素养培育。

    国际部初小段将育人的核心定位于培育“独立自主的学习者”与“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并注重开展多方面的系列主题活动:(1)个人成长:设置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指导;(2)青少年发展:设置在小学到初中衔接阶段的品格、品德与健康教育内容;(3)服务性学习:以己所学所长服务他人,在服务中锤炼自身品格的专项活动;(4)主题活动:慈善活动、文化周等;(5)嵌入式活动:与学科教育中的课题、活动整合的品格与品德教育。初小段学生坚持“看得见”的慈善活动,如走进青海的泥泞山路去给当地小学捐火炉和冬衣等。

    课程创新建绩:融入国际先进元素与开发课程体系“完备契合”

    国际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校课程建设,也是达成育人目标、实现卓越办学的“轴心”。上中国际部在引入国际先进元素的同时,十分注重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建设,实现融入国际先进元素与开发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备契合”,为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卓越范本。

    套餐式:国际部高中段建构以“树·人”为核心的课程系统

    上中国际部高中段教育活动课程(树形状)与学科学术课程  (人形状)双轮驱动,助力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和终身发展。

    “树”形教育活动课程结出“智慧果”。上中国际部教育活动课程的开设,成为尊重国际标准、彰显中国特色的整合中西教育理念的品牌。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3点50分到5点30分留给学生参与大大小小的各类社团,学生普遍“玩”得开心。上中国际部的官方网站把“运动”放在首页,凸显了学校对于运动的重视。目前国际部高中段已经逐渐发展出“树”的教育活动课程模型,从四个维度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维度:品性与价值观。倡导尊重、关爱、贡献、诚信、自治、正直、自信、友谊、责任感与回弹力。关注学生的性格养成,特别是学生的坚毅、激情、自控、乐观、感恩和好奇心。学校通过建构行政班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实行同伴导师计划、倡导圆桌讨论,让学生在互动的学习型社区中培养健全的品德和科学的价值观。

    第二维度:知识与技能。学校认可4C理论,注重培养合作、表达、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等21世纪人才所需的基本技能。问题式、项目式、探究式、体验式以及传统讲授式等各类学习法百花齐放,学生随时随地体验各种学习方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齐头并进,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和完善。

    第三维度:实践与创新。注重把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再创造。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得到培养,全球化意识、团队精神、领导力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提升。科创、建模、模联、辩论、十项全能、世界学者、中国大智慧都是学生绽放青春和活力的竞技场。

    第四维度:艺术与健康。学校在绘画技艺、音乐才能、表演等方面提供学生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如才艺秀、艺术节、戏剧节、夏季音乐会、午间音乐时光、美术作品展、摄影艺术展等。Stallions校队是体育强者的集结地,运动周是全体老师和学生的运动狂欢。学校通过急救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教育学生敬畏生命、掌握求生技能。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自我概念、行为举止、气质性情等都是学校关注的方面。心理讲座、家长学校、咨询、Spirit Week等各类项目为学生的心灵保驾护航。

    “人”形学科学术课程开出  “幸福花”。国际部高中段主要实施类美国课程以及国际文凭组织(IB)课程,在借鉴国际文凭全科课程和美国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特点与学生志趣的“套餐式”体系化课程,分成9-10学段的课程系统和11-12学段的课程系统,两个系统虽然相互独立,但其组合正好合并为一个“人”的造型,较好地突出了上中国际部的课程和教育所一直秉承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9-10年级的学生需在巩固强化自身学科基础的同时,对不同的学科及志趣领域进行探索。这一阶段的核心课程包括中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世界历史、体育和CAS。体育和CAS是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9-10年级的学生都有多种机会体验其它学术课程,如10年级的学生可从汉语言文学、视觉艺术、音乐欣赏、生物、人文地理、经济和信息技术七门课程中自主选择两门课程选修。学校同时安排自主学习课程——学生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研究型学习课程——为科研、写作或公众演讲等不同领域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深造机会。

    11-12年级的学生对已选课程进行深入学习,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作为一所具有完备大学预科课程的高中,上中国际部不仅提供中文、英文、数学、体育及CAS的核心课程,而且提供不同的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模块包括实验科学模块、人文与社会科学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和兴趣课程模块。学习潜力强的学生在达到选课要求后,可在学校提供的27门IB课程和20门AP课程中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11和12年级的自主安排时段引入了各种研究型学习课程和其他极富挑战性的课程,是对9、10年级自主安排时段的进一步延伸。11-12年级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自行决定在11-12年级选择6门课程还是7门课程进行学习,并注重学术与志趣的结合,这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创新之处。

    国际部高中大部分课程同时开设基础水平和荣誉水平,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学校期待每位学生都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上中国际部高中提供超过240门的学年课程(含必修和限定选修)供学生选择,另有大量的公共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此高度的课程选择性在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中是鲜见的。在高度选择性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学生的课表都不一样。这种“套餐式”课程体系,极大地促进了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潜能开发。

    系统性:国际部初小段以“独立自主的学习者”与“负责任的世界公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国际部初小段引入的课程也是类美国课程,但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和“负责任的世界公民”两大培养目标,通过多选择的课程、丰富的活动与主题性学习体验全面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初小段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学习者培养的三个课程子领域:核心学术课程、兴趣发展与素养类课程、创新体验与实践课程。

    核心学术类课程。包含形成学生重要基础学力的语言类、数学、科学类、人文类等课程。学校延续并进一步发展其独特的高质量课程内容规划以及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实施,诸如:(1)提供双母语的学习。从小学入学的学生,超过90%的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毕业时,英文和中文都将达到母语水平的理解和沟通能力;英文课程是基于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的一个加强的、扩展的独特设计,并以分级的方式加速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2)逐步实施的课程多水平选择。除语言外的核心学术类课程从5年级开始逐渐实施课程分水平选择,保证学生的优势长处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在数学学科,设置S(标准)、S+(标准加强)以及H(荣誉)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S水平接轨并略高于国际主流数学课程水准,而S+与H水平课程则专门为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所设置。(3)多样化的综合评价。各类基于平时表现的评价、基于课题的学习活动和科学应用评价等为探究力、审辨思维力和创新力发展提供了平台。(4)技术增强环境中的教与学。小学阶段1-3年级使用iPad辅助教学;初中阶段,移动苹果笔记本电脑实验室将逐步引入日常课堂教学。2016年11月,上海中学国际部获得苹果杰出项目称号(Apple Distinguished Program Year 2016-2018)。

    兴趣发展与素养类课程。该课程打破了课堂内外、实施形式的限制,采用了“层次递进”的课程发展理念,以必修、选修、社团、校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与学习体验。学生可拓展兴趣领域,也可为自己的专长找到展示的平台。以初中阶段为例,有100门以上的兴趣发展与素养类课程供学生选择。

    创新体验与实践课程。以创新意识养成、创新过程体验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项目在初中部已经开展,创新类课程的设计重视硬件与软件的同步构建,重视个性化指导。学生需要在一年的课程结束时,完成自己独特的“产品”设计。学校致力于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他们独到的创意、创见,并与各类创新类竞赛相连接,提供10多门课程可供选择。

    上中国际部初小的STEAM课程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并将媒体与语言学融入到这个综合教育中。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将严谨的学术概念与真实世界的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将学校生活、社区、工作和世界联系起来。

    在品格与品德课程方面,学校为学生的品格发展规划了三个维度的发展领域的课程:个人领域成长,成为正直、诚信、尊重他人、关爱、有适应力、坚毅、负责的年轻人;社会领域的素养,注重发展在和他人交互中需要的认知与能力,如团队合作、有效的沟通技能、同理心、冲突解决能力、领导力;全球领域的素养,关注建构全球化与国际化意识与能力,如中国文化深度浸润、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多角度探求全球化问题、有效参与各类本地与跨区域的真实情境事务等等。这三个维度分别引领学生从个人的成长到逐渐发展他们在人际、跨文化互动中的各种理解与能力,最终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公民。

    国际部初中学生近两年都参加了“全国Brain Bee脑神经科学大赛”,并取得了一、二、三等奖。初中生还参加了高中生云集的第32届和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摘取了数项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由7、8年级组队的FPSPI(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International)队伍在2017和2018年分别获得了中国赛第一名和第二名。由6年级OM创新社团的5名学生组成的“雷霆战队”,作为90多支参赛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支队伍,获得OM(头脑奥林匹克)2018全球总决赛全球的第三名。除此以外,学生在“上海机器人挑战赛”“上海市青少年建筑模型锦标赛”“上海市家庭机器人挑战赛”“STEMx大赛”“乐高搭建大赛”等各项赛事中摘金夺银,显示了国际部初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国际部2至8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了NWEA的MAP英语水平考试。这是一个美国本土学生和许多国际学生都参加的英语水平考试。该考试包括Language和Reading两部分,上中国际部2-8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显著高于美国当地学生。

    善治有方建标:实施融通中外与一流国际学校“完整形态”

    上中国际部敢于持续融通中外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将取得的经验迁移、创造性运用于上海中学本部教育改革中。上海中学本部在推进国际视野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实验探索过程中,也敢于将国际部经过实践检验的成果加以运用,同时将自身的数理化以及科技、工程方面的创新探索整合运用到国际部教育中。

    上海中学国际部与本部的互通互鉴,在学校善治上称为“融通中外”的标杆,不仅增强了学校自我造血功能,而且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构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的“完整形态”,使学校持续走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的领跑线上。

    研究型氛围浓郁:两部互鉴的研究“硕果”引领基础教育国际化

    上海中学国际部注重激发教师开展基于国际课程实践的教育教学探索。如分析本部数理化强潜能、小班化教学如何运用到国际部学科强潜能学生培育中;开发国际部高中段与初小段自身的课程体系;形成契合国际部发展的教学大纲;推进基于实践的中美理科教材比较研究,形成《中美中学理科教材的比较(高中卷、初中卷)》两本著作;促进高中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探索,形成《高中国际课程实践研究》7卷本。国际部率先开展的优质高中国际课程探索经验,成为上海市率先开展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的参照标准,催生了全国首个以国际课程为研究对象的科研院所——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国际部教师积极开展基于实践的国际课程研究,并投身于上海市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的年检、教材审查等探索性工作中;120多名外籍教师也根据国际部学生的特点研究完善英语标准课程大纲,使学生加入WSC以及History Bee And Bowl并获得佳绩,Mark Seeley教师获得“上海市白玉兰奖”。

    上海中学本部大力研究如何将国际部经过实践检验的国际教育先进元素融入到本部学生教育改革研究与探索中,从而提升了我国学生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竞争力。本部借鉴国际课程的选择性、探究性与“学科群”思想,建构了适合我国学生志、趣、能匹配的学校课程图谱,包括语言与文学、实验科学等7个学习领域的14个学科范畴的500多个科目与模块,每学期开设15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极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借鉴AP课程的经验,上海中学2013年起自主探索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大学先修课程,促进学生有准备地学习自己感兴趣领域更广、层次更深的内容,至今累计有1000人选学,为理科类有潜质学生提供了一个高端课程平台。这种相互融合与借鉴,打造出现在上海中学一校两部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为深化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一块绝佳的试验田与丰收地。

    创新型平台涌现:两部共通的创新“成果”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上海中学本部与国际部共通推进的诸多创新型平台,提升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上海中学本部与国际部在人力资源、课程建设、创新实验、文化交流、体艺活动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互通。如本部教师到国际部兼课,国际部教师到本部上发展课;本部与国际部数理化等理科教师共同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探索;学校建设的创新实验室,如化学仪器分析实验室、VR实验室等30多个实验室两部共用,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相互借鉴;本部与国际部一起,组队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以及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双部数理化教师在一起举行公开课研讨等。

    基于研究与创新的双部互通、双部互鉴、双部共赢,使上海中学本部与国际部的教育质量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构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重在搭建一个核心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国际人才”;追逐两个发展关键点——“研究型”与“创新型”。“研究型”强调氛围营造与机制支撑,重在土壤培育;“创新型”强调目标驱动与平台建设,重在学问之道。构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力求学科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和人才培育的高素养,不局限于传统课程和教材内容的传授,而以提升人才素养为着力点,打破学生发展的学段培养之时限、也打破课堂空间之局限,以终身学习,读好书本与实践两本人生之“大书”,放眼于学生的生涯规划与人生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由冯志刚校长主持的上海市哲社教育学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构建研究型、创新型普通高中的实践研究》正在推进中,发表了《研究型、创新型高中是科创教育的生长土壤》等10多篇论文,正组织编著研究型、创新型学校系列丛书,将引领越来越多的学校走在构建研究型、创新型学校的发展路上。

    上海中学国际部与本部在同一校园,不但增强了学校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且使两部的教育质量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