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6
运动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证实,为避免重蹈里约覆辙——

奥运会举办权将只交给“实力派”


    ■本报记者 谷苗

    高额成本、民意反对以及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多重因素叠加之下,曾经竞争激烈的奥运会举办权成了“烫手山芋”,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少人问津的窘境。去年,国际奥委会(IOC)将2024年和2028年奥运会举办权“打包”授予巴黎和洛杉矶。从那一刻起,奥运会的未来归属,注定只属于那些具有雄厚综合实力和足够抗风险能力的  “实力派”大城市。

    “为什么要把2024年和2028年举办权都交出去?因为巴黎和洛杉矶这两座城市是有能力的城市。”上周,“体育改革路·体育四十人”系列之  《光荣与梦想——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之路》高峰论坛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主旨演讲中坦言,“改革一定要面向未来,一定是为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好地发展。只有把奥运会交给真正有能力的城市举办,才能避免让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面临挑战、承担风险。”

    根据国际奥委会章程,奥运会申办程序一般提前九年启动,IOC在对提出申办的城市进行问卷评估后,由执委会提前八年选出候选城市,再由全会提前七年投票选出举办城市。这一流程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进行了一些修改,为的正是在2017年将2024年和2028年奥运会同时授予两个城市。这意味着,202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提前11年就确定归属。

    “为此我们的确对章程进行了修改,因为如果坚持采取以前投票选举、末位淘汰的方式,最后可能产生一个能力不足的城市,来承担举办奥运会的重任。”于再清直言,“所以宁可修改章程,也不能交给一个没有能力的城市来办,而使得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面临风险。事实上,这种风险已经出现过。”

    于再清提到的“风险”,正是两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因财政预算不足、场馆无法按时完工、安保和交通等诸多隐患,早在里约奥运会启幕之前,就被预期“可能面临巨大失败”。尽管最终巴西人尽最大努力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但赛后持续的债务纠纷、贿选指控、场馆利用等问题,始终如阴云般难以消散。“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地”的情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出了几分不堪。

    “当时有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巴西里约热内卢和西班牙马德里四座城市申办。在最后的竞争中,里约以超出马德里30票的优势高票当选。”于再清表示,遗憾的是这一投票结果并未换来理想结局,“里约奥运会的举办结果不尽人意,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复杂问题未能解决。”

    正是有了这样的教训,一些原本有意申办的中小城市纷纷主动退出,以规避奥运会举办权背后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而国际奥委会在选择奥运会(特别是夏奥会)举办城市时,面对本就不多的选项,将国家和城市综合实力置于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以前能办夏奥会的一些城市,现在可能已无力再办。部分有能力举办的城市,又时常因内部问题无法形成合力。”于再清毫不讳言,在“能力优先”的原则下,中国的多座城市都足以成为IOC信赖的选择。“在中国,每一座举办过全运会的城市都有举办奥运会的能力,也能集中力量办好奥运会。我们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还将在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在同一座城市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将创造历史。但我相信,中国对奥林匹克的贡献,不只是过去和现在,未来还将有更大潜力。”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