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7
教科卫;广告

17种抗癌药昨起纳入本市医保,医院密切关注相关药品配备情况

积极“保供”让患者拿到救命药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昨天是17种国家医保谈判准入抗癌药纳入本市医保目录正式执行的第一天,“平稳、有序”是沪上各大医院对相关药品供应情况的总体评价。记者采访获悉,这17种抗癌药主要为治疗肺癌、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的药品,本次纳入医保后,有的药品的个人负担将降低近90%,癌症患者的负担将大为减轻。

    个人负担最高降低近90%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发布的消息,17种国家医保谈判准入抗癌药将纳入本市2017年版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通过前期准备,已完成药品信息更新和收费系统调整,昨天起全面执行。

    本次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新增准入的17种抗癌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均为临床价值高、创新性强、病人获益大的药品。

    其中,西妥昔单抗等4种药品本市已先行纳入了医保支付,其余13种此次也全部被纳入。这些药品的医保限定支付范围和医保支付标准均按国家规定执行,其中肿瘤靶向药品医保支付仍延续本市现有政策,实行个人定额标准自负。

    同时,为进一步减轻癌症患者药费负担,在综合考虑药品价格下降、医保基金可承受能力等因素后,原先本市已纳入医保支付的部分肿瘤靶向药个人定额自负标准也进行了相应下调。

    此外,为进一步减轻困难人员自负药费负担,本市医保部门将肿瘤靶向药个人定额自负部分同步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各类减负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范围。

    以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用药“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商品名:泰瑞沙)为例,原先全部费用患者自负,市场价约为1760元/片;现在纳入医保后,个人只需自负204元/片,负担降低了近90%。

    抗癌药谈判降价、纳入医保支付和个人定额自负标准下调等各方效应叠加后,本市癌症患者药费负担将明显降低。

    癌症国产新药开始占据一席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品名单上,癌症国产原研新药开始占据一席。在这一轮国家抗癌药医保谈判中,“安罗替尼”成为纳入医保的唯一一款国产创新药,今年11月又在上海被纳入医保范围,药品降价幅度达50%。

    作为治疗晚期肺小细胞癌的新药,“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今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从药品上市到纳入医保,整个过程不到半年,药品价格也从每盒6000余元降到了3000多元。”参与这一药物临床研究的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介绍,这一药物主要针对三线治疗,意味着受益群体为较为晚期的患者,它有望将患者生存期延长10个月以上。

    在胸科医院,此前已有超过3万名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这一药物的治疗,安全性、有效性表现突出。

    医院零点起启动药品保供监控

    记者获悉,昨天已有不少肿瘤患者去医院配药。医院在药品保障方面情况如何?

    在瑞金医院,昨天零时起就针对此次抗癌药进医保启动了药品监控工作,医务处、医保办、药剂科、门诊办公室、计算机中心等相关部门还组成了“药品专项工作小组”。“经前期排摸,这次纳入医保的抗癌药涉及12个科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患者急需、但眼看要断供的情况,相关科室将及时反馈至工作组,并记录下患者信息,由医院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患者及时获得“救命药”。

    作为本市首家高水平社会办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昨天起也在密切关注17种抗癌药的供应情况。“这次大部分进口肿瘤药谈判后的支付标准,较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平均降低36%,这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帮助很大。”嘉会医院首席执行官葛丰告诉记者。

    目前来看,此次纳入医保的抗癌药不少都是三、四线用药,换言之,这些药平日的用量不算大。通常,肿瘤患者的治疗首选一线用药,当一线用药无效或耐药后,再考虑二、三线用药。有肿瘤医生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家药品审评审批改革等新政,一批临床急需的“救命药”正加快上市脚步,而由于上市药品“太快、太新”,药品出现一时断供是可能的,需要动态关注市场供应情况。

    对此,市人社局也提醒参保人员:此次纳入医保的17种抗癌药中,有13种原先在上海都是自费的,大部分是这几年新上市的品种,用量不多,所以医院基本都没有配备。这次通过前期准备,已有部分医院开始配备,其他有需求的医院也正在陆续进药,但医院进药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了解到,不少医院将密切关注药品供应情况,并将情况实时上报相关部门。为保证这项惠民政策能尽快惠及患者,本市医保部门也表示将继续会同其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督促有需求的医院及时配备这些药品。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