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7
文汇教育

大学英语:如何避免“水课”成就“金课”


    ■蔡基刚

    日前举行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教育部将全面整顿本科教学秩序。他说,“有人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腰,腰要是不好的话,这个人站不直,挺不起胸、抬不起头。因此,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要消灭‘水课’,打造有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在国内高校,确实存在一些“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和“水课”,必须引起学界的重视和反思。

    每年20万毕业生是否真为社会所需?

    什么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我认为有几个标准:

    1)这个专业的培养规模并不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或需求极少;

    2)这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大多数选择这一专业的大学生的需求;

    3)这个专业的存在,无非是满足学科自身得以继续保留的需要;

    4)这个专业之所以不顾需求继续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无非是这些学生是教授能成为硕导和博导的基本条件。

    如果用“对不起良心的专业”这四个标准去衡量,我们就会发现:不少高校的英语专业似乎正在接近“对不起良心的专业”。

    目前,全国1448所普通本科高校中,超过千所设有以“英美语言文学”为主要方向的英语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超过60万人。除了外语类大学、师范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连农业、石油、海洋、医学、邮电、地矿这样的特色院校也都设有英语专业。一个专业点的学生少则上百,多则几千。我国每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有近二十万人。

    问题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尤其是对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否需要这么多研究英美语言或英美文学的毕业生?

    就上海一地调查,仅有5%不到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继续攻读英美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的硕士学位,其余都到了银行证券、事务所和企业等工作岗位,还有相当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甚至就业到无需任何英语技能的岗位。学生调查显示,不少考入一般高校英美语言文学的硕士生是无奈被调剂过来的,之所以违心攻读英语硕士,无非是为了一个硕士学位。也有企业发现,尽管一些毕业生拥有四级、八级英语专业证书,但无法胜任软件、工程、法律领域的国际交流。

    过去几年,高校英语专业已屡屡被预警,进入就业的红、黄牌行列。即便如此,许多高校外语学院还在大量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科建设需要和国家社会需要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在牺牲学科硕士博士点、牺牲教授学术前途和牺牲学生利益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英语专业应积极转型,奋起自救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开还是关的艰难选择。智慧的外语学科建设决策者完全可以改变英语专业单一的研究方向,在外国语言学学科之下,将原本的英美语言文学或翻译学转向国家紧缺的国际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如医学、工程、农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与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专业人士应放弃“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的片面观点,承认英语是一门汲取和交流专业领域国际前沿信息的工具;同时改变只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就能胜任任何专业和行业国际交流的看法,接受充足的语言技能储备必须结合特定语境进行训练这一最基本的语言学理论。

    一些英语专业人士往往认为,他们能教英美语言文学,但没有师资教授医学、工程和农林等专业领域的英语。实际上,后者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还是语言教学,不是教专业的内容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用英语来汲取和表达这些领域的内容,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英语教师经过适当学习和转型,完全可以胜任。

    英语专业,已经病得不轻。201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申报中,有五所学校的英语专业拟撤销。但也有一些有远见的高校正在奋起自救,积极转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不支持外语系设置英美语言文学的本科和硕士点,停招后他们转向科技英语,与专业院系合作开设“文理复合英才班”,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武汉工程大学正在开设“英语+材料”或“英语+财经”“英语+营销”等双学位课程。

    因此,英语专业要成为对得起良心的专业,除少数高校继续保留英美语言文学方向,走少而精的路线之外,大多数院校要转型到专门用途英语方向。一个专业只有始终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只有积极对标国家战略,这个专业才不会在时代中落伍,作出自己应有的作为。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