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12
新时代共享未来

120万瓶水,后勤大脑来调度


    办公室角角落落透露出“加班”的记号:柜子顶上整箱整箱的方便面和袋泡茶,“若隐若现”的半箱袋装小面包,有的人脚下放着牛奶,有的人桌边囤了饼干……

    ■本报记者 钱蓓

    A0座楼704室里,每个人说话声音都不大,但整个屋子呈现出神经紧绷的气息。这里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办公室,位于“四叶草”叶片外围,看上去并不是人来人往的核心地带,但进博会期间的后勤服务全部由这里调动,可谓“后勤大脑”。

    过去一个月,费凯平基本都在深夜零时前后下班。他办公桌跟前摆着一张躺椅,只要出现一星半点没人找他的时间缝隙,他就在躺椅上闭目养神。这种机会并不多,记者进博会开幕前采访他,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见他接了几通电话,说了几次对讲机,被几个办公室同事问话,中途还出去处理了一桩急事。

    费凯平是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服务党支部的党员,从今年3月被抽调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办公室。在这个百来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展会所需的物资补给、车辆调度、人员接待、文件流转等等各种事务无限量地交织翻腾。大脑要像一台精确又灵活的计算器,才能把这些“信息线路”安排妥当。

    进博会期间“四叶草”消耗了约120万瓶矿泉水。这些水从发货到进场,再到抵达数以千计的展位,全在“后勤大脑”的掌控中。“最开始,企业发货时候没用托板,我们卸货就没法使用叉车。”他在手边的计算器上敲了几下,“先期抵达六车水,一共1.8万箱,全靠人工搬运,一搬就是一天。工人人手紧张,我们都在现场‘监工’兼帮忙,用小推车,一趟趟地把水运到楼上临时开辟的堆放点。”

    说话间,桌上的对讲机发出声音,“费老师,货车司机打电话给我们了,说他从嘉定区开过来,下午一点多钟才能到。”费凯平抓着机器,想了想,“那叉车你先用吧。”费凯平有两台对讲机,一部用于日常联络,一部处理应急突发状况。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这样的大型场馆,它们比手机好使。

    进博会开幕期间,费凯平和同事们把大量精力转向接待工作,他们必须事先掌握像世界500强高管等嘉宾的行程和动线,以便安排场馆内有限的电瓶车做好接送工作。“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共分四层,地下一层、0米层、8米层、16米层,我们不叫地下一层或一层二层三层,那样容易搞混。进博会开幕前,我们已经收到几十个单子。”费凯平指指旁边埋头联络的同事,“跟人确定一项行程需要来回联系好几轮,过程很琐碎。”

    那位同事桌上放着吃了一半的袋装蛋糕。时间已是12点半,几个人还没吃饭。办公室角角落落透露出“加班”的记号:柜子顶上整箱整箱的方便面和袋泡茶,“若隐若现”的半箱袋装小面包,有的人脚下放着牛奶,有的人桌边囤了饼干……

    筹办进博会的过程是千千万万个无限细分的小任务,正是这些认真的党员群众,夯实了这场盛会的重要保障。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