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8
天下

“织里样本”核心是解放思想求实创新

——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


    为了深刻了解“织里样本”,深入体会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带给我国社会的深刻影响,2018年 1月和3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团队在宋建武教授指导下两次前往织里实地调研,对织里镇四十年来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宋建武教授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文汇报:中国小城镇星罗棋布,织里为何能受到你们的特别关注?

    宋建武:从南太湖岸边一条0.58平方公里的“扁担街”,到如今城市框架达25平方公里的“中国童装名镇”,织里镇是如何做到的?从产业发展要素的角度看,织里镇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没有临近超大城市的区位优势,没有高新技术作依托,也没有国外大规模投资的拉动,却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依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童装领域形成了产业集聚,并不断实现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内生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进入新时代,产业集聚、经济发展,带来了流动人口的激增,也给当地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织里人把握住了“人、产、城”这三大发展要素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创造性地找寻到一系列破解难题的方法。纵观织里镇近40年的历史,它既有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的辉煌,也发生过重大火灾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在转型调整过程中,织里镇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深度探索,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转变,是观察改革开放历程难得的典型样本。

    研究分析“织里样本”必将深化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也能使我们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党的十九大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判断的正确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文汇报:织里镇在发展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宋建武:总结织里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和治理的经验,我们认为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用足政策是核心。与织里的干部群众谈起织里的发展过程,几乎人人都会说到1992年8月“织里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这在当时的湖州、甚至在整个浙江省都是一个创举。当时的织里镇党委书记回忆说,这完全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学习深圳特区发展经验而采取的一个创新举措。“经济开放区”政策给予织里的自主发展权限之大,甚至超过了当时人们的期望。织里由此获得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设立“织里经济开放区”后,织里镇党委政府敢于冲破思想禁区,坚持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经济体系,从制度上进一步探索了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深化改革,打通了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通道。

    另外,织里镇能良好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业亲商、服务为本、让利于民”的服务理念。与织里的企业家们谈到当地的党委和政府,大家最有共识的一个判断是:“织里的干部真的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 曾任织里镇党委书记的吴子性提到服务理念时,很好地总结了织里镇党委政府的特点:政府要做三件事,撑腰、跑腿、搞服务。40年来,织里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依据产业发展需求提供必要服务,赋予产业充分的活力。除政商关系融洽之外,织里镇没有因为小企业利税贡献少而管理难度大就对这个产业“另眼相看”,而是把童装产业看作是织里整个产业生态的基础,把童装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看作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源动力,从而采取了“让利于民”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织里人民的需求从“富起来”逐渐转化为“好起来”,织里镇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满足人民新的发展需求。一方面,以创新战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创造宜居环境,让发展真正地造福当地民众。

    文汇报:为什么说织里镇是新时代湖州版的“枫桥经验”?其在治安防控和谐共享中有何借鉴意义?

    宋建武:织里镇由乱到治的基本经验就是“德治为本、法治为用、社会共治”。所谓“德治为本”的核心是“以德治政”,即对干部队伍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公生明、廉生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公开公正处理社会转型调整阶段的各项具体问题,以此树立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的权威性。

    在织里镇由乱向治的四十年中,以法治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思路贯穿其中。一是不断推进权力运行法治化,在具体执法操作中践行 “规范公权,保障私权”的法治要义。二是进一步形成依法办事自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干部作为 “关键少数”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力,细化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标准与制度,最大限度保障当地居民可以无差别地享受权益和履行义务。

    “社会共治”是指充分发动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自治能力,与政府的社会管理形成相互支撑的作用。在传统地理社区组织的建设方面,织里把安全监管和纾解社会矛盾两大任务统筹规划,创造了社区全科网格管理模式,使社区职能逐步完善,治安管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根据织里外来人口占大头的特点,织里镇从主要由地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商会”入手,强化对地缘性社区的领导,定期安排会员与书记镇长面对面对话,政府重大会议也会邀请他们列席参加。各商会则面向所联系的群众传达政府决策,配合政府工作,在政府和新居民之间建起桥梁。同时,织里成立了“平安公益联盟”,组建起覆盖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线索提供、平安宣传、人员帮教等各领域的志愿者队伍。通过这些努力,织里镇逐渐构建出一种新型城市文化,提升了新老织里人的认同感、归属感。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