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4
专题

理性看待、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对话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范以纲


晋元高级中学学生 “网上走班”学习
普陀开设信息技术相关拓展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笔者:过去几年时间里,普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不断探索,也获得了不少经验。就您看来,教育信息化给普陀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范以纲: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现象,确实给校园里的教育带来了许多变化。首当其冲的,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选择是公平的起点,这与当下推进的教育综合改革的大目标相辅相成。

    其次,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教与学的边界。过去,课堂教学具有“排他性”,一名优秀教师最多承担全班40多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其他学生就没办法享受到这位老师的教学资源了。技术加入课堂后,这种排他性的壁垒被打破了,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三,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得人人都成为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教育的权威性就此被打破。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公平性的体现。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声音,每位老师、学生都能通过网络平台“圈粉”。

    笔者:您也提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面临转型,如何重新构建适应新技术的教师团队?

    范以纲:教育信息化给教师团队提出了新命题——教师要转变观念,其次是教师团队要做到共建共享。

    比如,老师对于教学采用信息技术的观念要转变,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教师背负着教学成果的压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技术的加入,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效,教师对于这项技术的认可或将只停留在嘴上。

    更深一层来说,教师在使用新技术时,要从价值观上对技术革新产生认同,这样在采用技术时才会精益求精,不会盲目浪费学生的时间。

    新技术加入课堂后,教师的工作量如何界定?教学成果怎样测量?毕竟,同样的技术和教学内容,作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对教师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种“威胁”。

    此外,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也会遇到瓶颈。如今,绝大多数的教师完成PPT的制作、word写作不成问题,但要让教师制作视频,并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等,实际上是打破了教师原有的工作习惯。

    笔者: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一个新现象,对此,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是否也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看到技术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范以纲: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是新现象,我们看到了技术为教育带来的便利性、选择性和丰富性。但同时,要保持谨慎,我们远远没有看到技术的弊端。

    技术是中立的。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教育者们最担心看到的现象是技术用来服务于 “应试教育”,表面上看是技术上的 “勤快”,掩盖了事实上对于学生的“摧残”。

    其次是对于教学秩序的思考。技术的出现让学校、区域的教学秩序都发生了变化,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可能。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秩序,建立新的教学秩序,让学生成为教育改革中的“赢家”,是我们一直在审慎思考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看到的是,技术能让学生有选择地、更便利地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在知识获取成本不断下降的今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层次,应成为教学秩序新的“视点”。

    笔者:在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未来普陀区的信息化图谱将如何制定?

    范以纲:要让数据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驱动作用,普陀还存在着问题和短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区校之间、校校之间数据共享渠道还不通畅,数据覆盖还不够全面。二是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以及信息素养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老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将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的冲击。三是在推进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数字教材、资源建设)中教师参与的面还不够广泛。四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优化创新的研究实践还不够深入。

    要解决这些主要问题,今后普陀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重点要聚焦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强化队伍,提升素养,加强对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继续实施“信息化教学力提升计划”,组织各学段各学科高端教师开展区域学科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力争95%以上的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二是优化系统,整合数据,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以“一网、两平台、三中心”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和完善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构建一个覆盖全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统一综合性管理平台,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水平。

    三是要强化技术,融合应用,鼓励“普陀智慧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聚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各项信息化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技术,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是要集聚资源,缩小鸿沟,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梳理整合全区已有数字教育资源,统筹推进高中、初中、小学各学科数字教材开发与建设。选取部分学校开展纸质教材数字化、多媒体数字教材、互动式、集聚式数字教材的设计、开发和建设试点。以特级教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等形式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与一定数量的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鼓励区内优质学校创建“名校网络课堂”,实现一校名师、全区共享。

    五是健全体制,完善标准,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立足区情,完善《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准入细则》《普陀区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标准》《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功能细则》、明确基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规范等,构建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全区推广实施和指导,积极发挥标准对于全区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提升作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