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5
综合;公告

坚守“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打造更多国产动画精品——

张振晖:绘画的工具可变,方寸间的匠心不改


左图:张振晖正在为画面细节做精修。
(张振晖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王嘉旖

    威风凛凛的黑猫警长、气宇轩昂的舒克与贝塔……一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地盘”,儿时的记忆如幻灯片般又重新闪回到脑海中。不久前,记者探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张振晖的动画工作室,一解儿时对动画电影幕后制作的那番好奇。

    实地采风,一门动画人的“必修课”

    有人觉得,动画制作该是一门埋头苦干的活计儿。日复一日地画图、修正,在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里便可完成。但张振晖却告诉记者,“采风”是每个动画导演的“必修课”。每开始酝酿一个新的动画项目,他都会亲赴实地采风,汲取最新鲜的知识养分,为自己的大脑数据库“扩容”。

    数月前,他刚刚带着团队前往山西平遥古城采风,只为确证中国农村的真实模样。张振晖要把眼前看到的画面都如实记录下来,从起伏不平的丘陵地貌,到当地特有的植物,再到乡下灶间里的扫帚、烧水壶,这个晋中农村里的大小事物都微缩在了照片里。

    “你看,从拍摄到的画面里,我们可以知道乡下的木质门闩应该是往这个方向锁住的。”张振晖仔细研究着图中的摆设,就连乡下瓦屋的房顶,也没有遗漏,以便回来以后详尽参照。

    若无法亲赴实地考证,博物馆就成了张振晖经常“报到”的地点。身处不同时代的人们,惯用什么样的器皿,而这些器皿上又印上了怎样的花纹?张振晖团队都要一一考证,以确保不出差错。在最后审片关口,他们还会邀请相关文史专家共同为影片“把关”。

    “虽然动画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虚构’,但我们还是坚持以现实为蓝本,创造出一个取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梦想世界。”张振晖告诉记者。

    工具变了,方寸画板间的匠心未改

    时长一秒、人眼中一闪而逝的动画镜头,却需根据场景变化制作十几张,甚至是几十张不等的手绘画面。这些画面大体相似,只在部分细节上有所不同。张振晖与动画第一次“触电”的岗位,就是动画员,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工作,通过连续绘制多幅相似的画面,从而将镜头中主人公的动作连贯起来,动画员所做的就是一项将人物由 “静”变“动”的工作。

    这项工作考验着人的耐心与沉静,“要想达到画面细腻灵动的效果,就需绘制更多动作变化图,而这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张振晖说。相似的画稿、庞大的手绘工作量,看似枯燥重复,却也是对动画员基础绘画能力的最佳锤炼。

    张振晖做动画员的时候,整个行业还处在动画纸时期。手握彩色铅笔,轻轻在动画纸上绘制,这么一坐,经常就是一整天。科技日趋进步,转眼已到了数字绘画板年代。

    记者尝试着用绘画板照着动画员已绘好的原图绘制一幅画面。“红色画面是主人公的前一个动作,绿色画面是后一个动作,你要绘制一幅中间的动作变化图,从而将几幅画面连贯起来。”张振晖在一旁悉心指导着。与彩色铅笔接触纸张的触感全然不同,数字绘笔接触电子屏幕时会有一种“滑不溜秋”,完全无法使上力的感觉。从动画纸过渡到绘画板,不论是握笔的力度,还是接触画面的触感都大不一样。

    绘画工具从纸张时代跃升至数字时代,不变的是这方寸画板间的满满匠心。初次体验绘画板让记者倍感新鲜,张振晖却表示,工作室里的动画员们至少要绘制上百张这样的画面。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场景,稍有区别的仅仅是人物角色的动作,线条稍不流畅都需重画,因为这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这份在记者看来带点“新奇”的工作,实则需付出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定力。

    从频率到形态,为角色定制“口型”

    “体型大一点的动物比如大象,动作相应会迟缓些,所以在张嘴频率的设计上,我们会调整到一秒张两次嘴。”在张振晖介绍之前,记者从没料想过动画设计会细致到如此地步。

    在真人电影中,经验老到的演员可以将复杂的情绪变化传神地传递给观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观众便可意会到其间传达的种种深意。但在动画电影中,这些或欢喜、或哀伤的情感变化却都需要导演提前设计到位。开心的时候,人物口型应该是上扬的;委屈的时候,嘴角应该向下撇……嘴巴张开的频率、口型都要能反映人物当下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此外,在设计动物角色的行为动作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与人类不同的行为习惯。“人一般起床的时候就是直接坐起来,但有些体型小一点的动物还要再增加一些弹起来的画面,这样从视觉上看更自然。”张振晖正在指导年轻的原画师们对小松鼠坐起来的画面增加一个弹跳场景,这样更能突出小动物的活泼性格。

    在不少局外人看来有点时髦的动画导演工作,在张振晖眼中却是日常琐碎的集合体。吃饭、开会,这两桩本应独立发生的事件,却常常被他合为一体。“实在是凑不出其他时间来聚齐人员开会了,只能利用吃饭这一还算空闲的时间,边吃边聊。”张振晖告诉记者。许多亮眼的灵感火花、细部调整都是通过团队成员的集思广益共同形成的。在记者采访的这段时间里,张振晖还在匆忙间开了一次“楼道里的业务会议”,商讨筹备下一部作品的推进工作。

    “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这句美影人代代相传的座右铭一直被张振晖铭记在心。他期待着,打造出更多国产动画精品,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延续美影厂昔日的傲人风采。

    张振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策划创作部导演。1992年6月以动画员的身份进入美影厂,这份动画情缘就此一结便是二十余年。他曾参与《宝莲灯》《犹太女孩在上海》等多部家喻户晓的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2016年,他入选首批“上海工匠”。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