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5
时评;综合

热情、高收益、诱人说辞致老年群体频入圈套

非法集资三种新套路须警惕


    本报记者 何易

    当保险公司客服来电让你提前退保,转而投资保本保息、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时,你会心动吗?上海公安机关日前侦破一起非法集资案: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期假冒保险公司名义,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购买年化8%至10%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吸收8000余名投资人共计3亿余元资金。

    在侦办非法集资系列案件过程中,上海公安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法愈加多样,也愈发隐蔽。昨天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上海市公安局披露了三种非法集资新套路,提醒大家警惕。

    ———以“私募基金”为名义进行非法集资。不少非法集资嫌疑人为掩人耳目,利用其手中的私募基金牌照,不断地开设有限合伙企业,以私募名义行非法集资之实。

    ———以“消费返利”形式进行非法集资。嫌疑人以商城、网站为平台,通过互联网、宣传单等对外公开宣传“消费赠积分、满赠现金”等,大肆招募区域经理发展商家加盟,吸引普通消费者注册,进而从加盟商家处收取服务费,再变相以积分方式对资金长期固定。

    ———以“退保理财”为噱头进行非法集资。不法理财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后,指使公司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人员,以承诺8%至12%等固定收益为饵,通过信函、短信、电话诱骗保险客户提前退保,再购买其所谓的理财产品。

    此外,警方还透露,一些“众筹”网站也通过虚构影视项目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从已侦破的各类案件来看,中老年人是非法集资案的主要受害人群。从中老年人共同的爱好入手,是最“管用”的伎俩。比如,组织老人饮早茶、旅游,派送小礼物等,待彼此熟络后,便邀请老人到公司的“项目基地”考察,营造“有前景、高盈利”的繁荣假象,骗取老人信任。又比如,从中老年人亲近的人入手,以支付佣金为诱饵,与养生保健公司等业务员串通,把中老年顾客“引导”到非法集资人处;有些甚至直接在中老年人群体中雇人,充当职业说客。

    警方表示,犯罪分子利用了老年群体独有的“心理危机”:他们有充裕的积蓄,退休后生活空虚,渴望多结交朋友或找点事情做;但是,他们知识结构老化,对金融业务陌生,一旦有“熟人”站出来当“投资中介”,他们很容易被其热情的态度和天花乱坠的说辞打动。

    警方再次提醒,如遭遇非法集资损失,要第一时间至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帮助。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