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18日 星期三
T2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

受益改革“春风”,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人物小传】

    黄影明,元初供应链董事长。2014年初,元初成为第一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企业用户,并于同年6月在“单一窗口”上完成首票报关。

    【口述实录】

    从事货代物流行业20余年,我感觉最近这几年行业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记得2014年6月18日,我们代理的某服装公司从斯里兰卡进口一批服装,通过“单一窗口”完成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申报手续。这也是上海试点“单一窗口”的第一单业务。

    在这之前,申报主要是通过专线进入海关预录入申报系统来进行。我们在洋山、浦东机场、吴淞口、外高桥等5个口岸有5组报关人员,但每个地方都只有一台电脑终端报关,所以大家只能“接力”干活,在这台电脑上完成报关信息的录入、提交、查询、打印等工作。为了能够加快报关速度,工作人员都不得不加班到深夜,以便第二天早上能够去交单。

    而现在通过“单一窗口”的平台,我们实现了跨地域办公,现场只需要交单和查验。这样一来,从接票到交单,原来需要两天时间,现在可以压缩到半天,效率提高显而易见。

    四年多来,通过实践,我们真正感受到“单一窗口”带给企业的好处,报关单条码数从2000多单跃升到7000多单,单证通关时间从以前的两天缩减到半天,公司通关人员原来有70多人,现在减少了一半。同时,“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等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我们有一家大型超市客户,每次进口货物的集装箱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按照原有模式,在入港前货物必须向海关先备案,而备案前则必须将所有申报要素整理归类。由于货物都是从全球采购的,所以,收集所有产品的信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远远超过海关规定的14天期限。改革后,我们只需要根据货物舱单信息向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发送提货申请,5分钟左右即可接受系统放行信息,凭电子放行信息至口岸提货,整个提货入库时间缩短至两天左右,其中涉及海关的作业时间仅在一小时内,货物流转时间大幅缩短。

    (本报记者  张晓鸣整理)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