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
2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陶寅琰委员用两份厚重提案关注文创人才和信息时代“适老性”

做桥梁,珍视参政议政机会


上图:陶寅琰利用休息时间研究资料准备提案。   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昨天开幕。本届政协的800余名委员中,超过半数是新委员。他们正以怎样的热情和担当履职尽责,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开拓出怎样的新视野? 本报“两会”报道今开启“新委员新视野”系列报道,请委员们和读者聊聊他们的关注和期待。    ———编者

    ■本报记者 李静

    “政协委员是一座桥梁,把老百姓的呼声和诉求带到会上,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努力和关切传递给老百姓。”新当选市政协十三届委员,让陶寅琰倍感责任重大。经过调研、搜集相关各方意见后,她认真准备了两份提案,“我很珍视这次参政议政的机会。”

    去年5月至7月,她作为党派代表随市政协监督组多次去松江区,专项民主监督本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进展。查看现场后,他们与松江区相关职能部门、河长、居民代表等座谈、研讨,还查阅相关台账资料。经过激烈讨论,监督组形成一份报告,提出人防加技防相结合、自治与共治相结合治理中小河道等建议。这次“调研走访+头脑风暴”的经历,让她进一步了解了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作为文化艺术界政协委员,陶寅琰特别关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人才培养,这也是她去年6月以来和高校院所、文化机构和文化界人士合作调研的主题。“按照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未来的文化类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的10%左右,但现在还有较大缺口。”陶寅琰说,“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出台文创‘50条’等利好政策支持文创业发展,我建议从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师资引进等方面‘破题’推进。”

    陶寅琰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在文化人才培养上还有不可忽视的“短板”。“比如,高校学科设置不够科学、灵活,通识教育与艺术培养融合度不够等,现有文创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当前文创产业多元发展需求。另外,文创教师招聘也有一些瓶颈,设有博士学位等硬性学历指标,跟文创业重创意、重实践的特征不符。”她在提案中建议“不拘一格降人才”,高校可设通识类和工匠类教职,工匠类教师“重实践、轻学历”,以留住优秀师资人才。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例,30余名教师中有20名是外籍教师,选拔引进标准是“能否胜任高水平实践教学”,摆脱以学历衡量师资的包袱,更着重资历和能力:首先看是否有在业界的经验,其次是否参与过生产项目、有无代表作,以及是否有教学经验等。这对高校师资录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文化走出去等实际需求越来越多,具有一定国际化视野的文化产业人才必不可少,文创教育中外籍教师的引进问题也值得关注。”陶寅琰认为,要在外籍教师在华就业许可申请、工资海外支付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撑。另外,有条件的院校还可设立文化产业客座讲师基金,适当补贴海内外业界“大咖”的讲学费用,为学生补充“营养”。

    陶寅琰的另一份提案建议,政府各类信息化、智能化项目能考虑“适老化”问题,“很多老人要很久才能适应一些智能数字设备,在数字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之前,他们先遇到的是冲击和门槛,有时没有年轻人的帮忙和指导,他们自己再努力都搞不定。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帮助老人适应信息化时代”。

    人物简介

    陶寅琰,女,200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台盟上海十一届市委委员、台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