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10
人文聚焦

为戏曲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新舞台


    小剧场戏曲,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呈现了一片新天地和新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首次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海推出小剧场戏曲汇演三年,正是戏曲界的同仁们、尤其是青年编剧人才努力践行这一“双创”思想理念的三年!三届汇演的许多剧目,尤其是今年的好几台戏,有一个显著的亮点,就是改编了不少中外文学和戏剧经典,例如《伤逝》《草芥》《椅子》等。剧目主创者的理念很明显,希望借助戏曲艺术,继承中外优秀文化的成果,同时更期望借助经典名著的思想艺术魅力,推动戏曲艺术自身的革新,从而扩大戏曲受众,让她重新焕发青春。三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扩大经典的影响,还是争取年轻的戏曲受众,这都是一条成功的探索之路。

    对名著的改编,不同主创团队的理念和出发点各有不同。如何尊重原著,尊重戏曲艺术的规律,尊重剧种自身的特点,这是应该共同遵循的。既然是小剧场戏曲,也就应该充分尊重它的实验性、先锋性,允许青年编剧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然后通过文艺批评,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小剧场戏曲汇演,让我们从这个“小舞台”看到了很多优秀剧目的萌芽和雏形。小剧场戏曲原本可能没有这样的功能。可三年来的不少剧目,包括今年的一些戏,如彩调《空村》,本身未必是小剧场剧目,但它展示了发展成为精品力作的潜力和前景。《空村》的题材给人很大的触动:我们在提倡建设新农村,但是在有的地区出现“空村”,这是很值得关注的人文话题,事关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这故事不仅触及了村落的人居空村现象,还反映了传统文化面临的“空村”断层。同时,它又具哲理性:农民都搬到新城去住了,生活是改善了,可是却又发现,最好的空气和最绿色的食品往往还是在农村,怎么保护和发展这片绿色的土地,这也具有相当深刻的话题性。这部戏如果好好打磨,有希望提升成为一部戏曲力作。

    通过“小剧场”,能够看到“大时代”的变化,能够看到戏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是小剧场戏曲汇演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和视角。这对戏曲发展,又是一种贡献。

    (作者系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