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5
时评;国内

《胡同范儿》描摹老北京世俗画卷


    本报北京11月26日专电 (驻京记者  周渊) 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儿,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魂。日前,北京作家刘一达携新作 《胡同范儿》 做客言几又书店,讲述创作历程的同时,也带领读者在浓浓人情的“胡同范儿”里,咂摸醇厚朴实的北京味儿。

    从小“泡”在北京胡同里的刘一达,对京味儿有着深刻的理解,也为写作带来了丰富滋养。何为胡同的“范儿”?刘一达介绍,据考证,“胡同”一词产生于元代,这意味着北京人已在胡同里生活了800多年。“800多年积累下的胡同文化深沉、厚重,使得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范儿’。这个‘范儿’体现在各个方面,既是醇厚的京腔京韵,也是老北京胡同居民的大气、厚道、局气。”

    《胡同范儿》 一书中收入了刘一达20余篇散文作品,“捡煤核儿”“拉脏土”“老炮儿”以及“跑大棚”等胡同传统与风俗跃然纸上,他用原汁原味的京味儿语言、醇厚而细腻的笔触,描摹了一幅上世纪中后期老北京胡同大院里的百姓世俗画卷。

    “胡同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京城历史的见证者,没有胡同就不可能有北京文化。”刘一达说,他记忆中的胡同光影,是“浓浓的人情味儿冲淡了穷日子的苦味儿,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与幽静,让胡同人享受到安闲与自在”。这也成了他写作的初衷,即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和历久弥新的记忆印痕留住胡同记忆,与年轻人分享一些他们不熟悉的往事。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