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10日 星期日
3
综合;公告

保护拥有丰厚人文底蕴的历史风貌道路,与保护单体建筑同样重要

连锁店标识缘何在这个街角“换了装”


岳阳路永嘉路转角的好德便利店经过“自我微更新”,与街区整体风貌相融合。

袁婧摄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岳阳路永嘉路转角,安静地驻守着一家好德便利店。米黄色外墙、精致雨棚、小小的店招,还有深灰色分格门窗……这个模样,与印象中宽幅蓝白条纹相间、拥有硕大店招标识的“好德”形象完全不同。这,正是一家连锁店进入风貌区后必须要经历的“自我微更新”———与街区整体风貌相融合,与街区生活相投契。

    8日下午,新一季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在上海城市规划馆举行,现场开启了上海风貌保护道路文化之旅系列展览。展览中特别提及了岳阳路、广元路这两条衡复风貌保护区内的小马路,介绍了有关它们的更新保护实践及思考。

    “街区的风貌保护,在保护建筑的同时,还要保护那些与建筑相连的街道空间和生活形态,让城市有可以阅读的建筑、可以漫步的街区和越来越多有温度的故事。”两条小马路微更新的总规划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王林这样说。

    愿意被缩小店招的“好德”

    要“好德”换装? 这个过程,前后花费了半年时间,可谓煞费苦心。设计方与经营方就设计方案前后沟通了近十回,最终说服商家从风貌协调的角度,对便利店外观进行微更新。

    首先,是墙面。原本的宽幅蓝白条纹一夜间被刷去,考虑到周边成排的梧桐树和保护建筑,最终商定墙面的涂色为黄色。但第一遍上的漆过于鲜亮,脚手架拆下来后,王林站在街对角一看,“不行,太晃眼。”于是,设计方请来专业师傅重新调制墙面漆颜色,先后调制出五六种备选的黄色,并最终从备选方案中挑选出哑光的米黄色,重新刷过。

    其次,雨棚和店招。原先“好德”两个斗大的标准体店招,数百米外都能辨认。根据设计师规划,考虑到功能性,一方面为墙面增设转角的小雨棚;同时,将店招两字缩小很多倍,“默默地”悬挂于雨棚下方。几经协调,经营方终于同意配合这些做法。

    再次,门窗。参照历史样式,将沿街门窗统一为深灰色分格门窗,并架设细致的铁艺窗套。

    去掉标识颜色,缩小店招……这些举动对于商家而言,一反常态。但出乎意料的是,历经微更新,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有了雨棚,很多顾客愿意在烈日或暴雨时在此逗留。”一线店员们这样反映。于是,风貌区其他小马路上,开始逐个出现主动愿意被更新的“好德”。

    人行道追求“裸妆”自然感

    风貌区、梧桐树旁,停放自行车时,你是偏爱“简单粗暴”的白线,还是那些由深浅两色的混凝土砖拼出的停车区域?

    岳阳路的微更新过程中,小小人行道却颇费功夫。原先人行道道板品质较差,部分树池不完整,使用白色油漆规划的停车位与周边风貌也不协调。更新过程中,设计方采用了灰色大阶砖并增加了深灰色盲道,出入口区域铺地采用灰色清水混凝土砖,同时使用深浅两色清水混凝土砖拼出停车位区域,在不突兀的前提下满足功能需求。

    仔细看,更新过的人行道地面砖,至少有同一基调的深浅三个颜色,但整体色调和谐。设计师打趣说,这正是要追求的“裸妆”感———花了很大功夫,却看起来没怎么折腾过。

    据介绍,目前,徐汇区域内衡复风貌道路保护规划本着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恢复传统历史风貌,挖掘街坊人文元素,激活历史人文空间,促进社区自治,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进行着。风貌道路的景观提升工作包括店招店牌、建筑立面等十大景观要素,逐一进行系统梳理。

    花这么多功夫在小马路诸多细节上反复研磨,徐汇区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借助微更新和微治理,最大程度地还原一个有记忆、有故事、有文化气息的历史街区,展现街巷文化标识和人文内涵。

    对“30厘米”历史的尊重

    城市街巷空间及其所承载的街巷生活,代表着一座城市特有的个性和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今年是上海市政府颁发《关于本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十周年。十年前,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道路(街巷),确定中心城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144条道路(街巷)为保护对象,更将其中64条道路定为必须原汁原味保护的一类保护对象,上海因而拥有了一批“永不拓宽”的历史风貌道路。

    人们对于城市历史风貌的整体认知,往往是在街道上行走中获得的。因此,对于城市历史道路的保护与单体建筑的保护一样重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这样认为。

    王林也介绍说,这些“永不拓宽”的马路实行最严格保护,不仅保持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同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重、风格、间距等。

    她以横贯衡复风貌保护区的复兴中路为例。很少有人知道,复兴中路的道路宽度是18.3米。为何不像一般城市道路那样按照12米、18米或24米等整数规划控制? 原来,19世纪50年代马车被引入租界后,道路宽度按英制控制。复兴中路作为城市干道,控制标准为60英尺,即18.3米。“虽然只有30厘米的差距,但这凝重的数字仍旧保留至今,这也代表着上海对历史的尊重,对街巷风貌尺度的尊重与延续。”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