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10日 星期日
3
综合;公告

79件绘画21件雕塑珠联璧合地展现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

邱瑞敏伉俪捐赠作品亮相中华艺术宫


此次展览展出的多幅油画写实人像,是邱瑞敏早年深入工厂、农村等地细细体察生活之后的创作。上图为邱瑞敏1978年创作的油画《小孩》。

    本报讯 (记者范昕)昨起,“时代隽美 艺术伉俪———邱瑞敏、吴慧明捐赠作品展”亮相中华艺术宫。近日,邱瑞敏、吴慧明夫妇向中华艺术宫无偿捐赠了百件毕生创作的艺术原作,包括79件邱瑞敏的绘画和21件吴慧明的雕塑。绘画涵盖人物、风景油画类及素描、速写等,雕塑为玻璃钢和石膏。这一成体系的重量级捐赠,开创了上海1940年代出生艺术家的先河,大大充实了中华艺术宫的馆藏,也为艺术界起到表率作用。此次展览即是对这些捐赠作品的集结呈现。

    随着艺术市场的升温,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今天都有着不菲的价值,邱瑞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坦言:“把最好的作品捐赠给国家级美术馆是我们的真诚心愿。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诚实袒露,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艺术家的毕生努力,艺术家关注的是作品,而艺术市场是市场的事,与艺术家无关。”中华艺术宫收藏保管部副主任邱旻彧告诉记者:“作为公益性美术馆能够收藏艺术家作品,有两大永恒的使命,一是保护好,二是利用好。我们希望最终让这些作品去感染更多人,去真正发挥这些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这是与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截然不同的。”他同时表示,随着国家收藏奖励项目基金的逐步推行,也在努力争取为无偿捐赠的艺术家谋求一定的补助。

    从写实性的主题创作到中国油画的意象再造,邱瑞敏始终坚持着油画民族化、现代化的探索;吴慧明则是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雕塑家之一,其作品呈现出特定时代下女性艺术家的视野,视角追寻着中国雕塑的现代性发展。这对伉俪有着相似的艺术经历、相仿的艺术追求。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美专首届毕业生,同年同月生,上海美专毕业后又一同分到上海市油画雕塑室工作。他们的艺术创作尽管有着不同的艺术载体,呈现不一样的艺术样式,却都与新中国的美术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紧密相连。

    此次展览展出的多幅油画写实人像,是邱瑞敏早年深入工厂、农村等地细细体察生活之后的创作,以准确的造型、完整的油画关系体现出学院派的深厚功底,以及对艺术和生活的诚挚感情。1980年代后期,在美国纽约普拉特学院担任访问学者的几年间,邱瑞敏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微妙改变,当时创作的风景油画也出现在此次展览中。此后,他渐渐在写实主义绘画的基础上寻找表现主义。人们在展览中看到的《原野》《意写江南》《山村》《河畔》 等都是这样的作品,更多采用了单纯、饱和的颜色,组成绚丽、高调、和谐的交响,最大限度地展现感觉的直接和心灵的真实。

    再看吴慧明的雕塑创作,同样循着从写实到表现的轨迹。早年她创作雕塑的纺织女、女战士等形象,接近人物原型,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自1980年代后期开始,《昇》《源》《奏》《力》等作品都让人们看到变形的趣味与韵律。邱瑞敏、吴慧明创作于不同年代的这百件捐赠作品,可谓珠联璧合地展现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