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1-18 第27,84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健康生活

求医问药

       你有医学健康疑问,我们邀请医学专家来解答。
      
       tangwj@whb.cn
      
       问 冬季如何减少脑血管意外?
      
       答 王丽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医生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作家笔下的寒冬俨然是一幅静谧而又唯美的画卷。然而,美丽画面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脑血管的保暖与防护。每到气温骤降,罹患急性脑血管病意外的患者明显增加。
      
       寒潮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
      
       脑血管负责向大脑供血,保障着我们的思维、记忆、语言和运动功能等。寒潮来临、气温急剧下降时,为了维持体温,血管会收缩,血压随之上升,这些变化易引发脑出血或脑梗塞。此外,寒冷天气常使人们减少外出,久坐时间增长,这也可能间接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
      
       寒冷还能激发身体应激反应,促使交感神经系统活跃,进一步导致血管收缩。因此,在冬季加强脑血管的保护措施,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策略。
      
       “脑血管保卫战”五要诀
      
       ■第一,及时增减衣物。
      
       要有效开展脑血管冬季防护行动,首要任务是注重保暖措施。选择合适的帽子和围巾,穿着多层衣物,采用透气且保暖的材料。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第二,适度运动。
      
       在寒冷的冬季,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保护脑血管至关重要。首先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如室内瑜伽、太极、健身操或跑步机,或室外快步走和慢跑,但一定要注意保暖和路面安全。其次,要关注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量应适中且根据个人体质逐步增加,合理控制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进行拉伸和温热水淋浴有助于肌肉恢复。最后,密切监测身体反应,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在极冷或大风雪天气应避免外出运动,选择室内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可在冬季保持健康活力,有效保护脑血管的健康。
      
       ■第三,平衡膳食。
      
       健康饮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为了维护脑血管健康,冬季饮食应适当增加富含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品,例如鱼类、肉类、豆制品以及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要减少辛辣和油腻食物摄入,控制酒精摄入,因为它们都有可能触发血管痉挛,从而对脑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这样的饮食调整,可以更好地保护脑血管,抵御寒冷季节带来的风险。
      
       ■第四,规律作息。
      
       规律的作息也是重要的。在冬天,应确保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以避免身体过度劳累。此外,尽量平抑情绪波动,避免因过度激动或愤怒给心脑血管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仅对脑血管健康有益,而且能使冬日生活更宁静、愉快。
      
       ■第五,重视预防与检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重视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检查。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的检查,这对早期发现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并在必要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要记住,无论何时,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在冬季,通过穿戴保暖、适度运动、合理饮食、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及时的健康检查,我们可以有效抵御寒潮,保护脑血管健康。
      
       问 没有肾病史,怎么突然查出尿毒症?
      
       答 张璐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一科副主任医师
      
       近来,王老伯在子女搀扶下来到门诊,一坐下来老人就焦急询问:“医生,我是不是要透析啦?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治疗?”
      
       原来老人有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平时虽按时吃药,但自觉没什么不舒服,从不体检。此前新冠确诊后,自觉乏力、胃口差,听周围人说这可能是新冠后遗症,也就没有引起重视。近一个月来,老人总觉得恶心、胸闷,下肢浮肿,越来越觉得没力气,才到当地医院检查。一查发现,已经是尿毒症了。
      
       老人吓得六神无主,走了多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老人不解:“我平时身体挺好的,没肾脏病病史,怎么一查出来就是尿毒症,要透析了?”
      
       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了解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诊断要点: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个月。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下降<60ml/min(老年人GFR<50ml/min)超过3个月。
      
       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像王老伯这样,虽然病史较短,但出现GFR下降,且已出现肾衰相关并发症,所以也能诊断为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包括G1期(临床描述为肾功能正常或增高)、G2期(临床描述为肾功能轻度下降)、G3期(临床描述为肾功能轻至中度下降)、G4期(临床描述为肾功能重度下降)、G5期(临床描述为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表现
      
       王老伯之所以一查出来就已进入G5期,也就是肾衰竭期,是因为慢性肾脏病早期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不易引起重视。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已进入慢性肾脏病中后期。因此一旦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1.浮肿;
      
       2.尿色发红或尿中有大量泡沫;
      
       3.尿量减少;
      
       4.夜尿增多;
      
       5.乏力;
      
       6.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排除消化道疾病);
      
       7.不明原因贫血;
      
       8.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9.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
      
       哪些人要警惕慢性肾衰
      
       1.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衰竭的第一位原因,占50%以上。
      
       2.多囊肾、遗传性肾炎、长期尿路梗阻,包括双侧输尿管结石和前列腺肥大。
      
       3.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史。据统计,高血压有15%可能会发展为肾衰竭,30%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肾衰竭。
      
       4.反复尿路感染成为慢性肾盂肾炎。
      
       5.反复痛风或长期服用止痛片、抗生素等肾损害药物引起的慢性肾间质损害。
      
       像王老伯这种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平时一定要定期查肾功能、尿常规,一旦出现“苗头”,要及时到专科就诊。不要拖到出现症状才看病,往往就晚了。
      
       肾脏常常被人称为“哑巴器官”,因为慢性肾脏病发病往往比较隐蔽。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肾脏方面的体检,注意肾脏向我们发出的求助信号。尤其是一些易感人群,更应该加强肾脏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进入终末期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