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07 第27,80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突出协同共治,做强绿色“朋友圈”

长三角将共建长江水系生态廊道

在生态廊道内,将形成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图为崇明东滩日出。 黎军摄
       ■本报记者 史博臻
      
       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相依,长三角合力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再添新动作。昨天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林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长三角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大纲》,并签署《沪苏浙皖林业部门共同推动长三角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和互花米草防治合作协议》,突出协同共治,不断做强绿色“朋友圈”。
      
       据了解,《长三角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保护专项规划》将以长江干流沿线1公里范围内生态廊道实现贯通、5公里范围内重要生态节点打造为规划目标,提出拓展国土绿化空间、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矿山植被恢复、互花米草治理、修复提升受损废弃地等规划任务。相关规划计划于2024年11月底前完成报批和发布。
      
       2025年,与长江沿岸美丽生态廊道相会
      
       生态廊道是一种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类型,是构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加紧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新造林超过150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改造提升)近600万亩。
      
       据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规划发展处处长管群飞介绍,规划名称拟定为《长三角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保护专项规划》,主要针对长三角区域的长江水系两侧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工作,规划定位为林业行业的实施性专项规划。
      
       规划范围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安徽省长江干流涉及的27个县(市、区),江苏省长江干流涉及的39个县(市、区、开发区),浙江省苕溪、钱塘江水系涉及的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的10个县(市、区),上海市全域范围。同时,将长江干流两侧5公里内作为重点范围进行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3-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5年。
      
       结合规划目标,到2025年,通过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打造,初步实现长江干流生态廊道省级贯通。有机串联沿途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斑块,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基本形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的岸绿、水清、景美、绵延千里的长江沿岸美丽生态廊道。生态系统质量高、生物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廊道初步建立。
      
       到2035年,全面构建起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长江沿岸主次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推动生态廊道建设向整体化、系统化、生态化融合发展。廊道内的生态资源质量更高,形成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
      
       长三角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将构建“一核一带多廊多点”的空间布局。“一核”,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示范引领,探索跨省域生态廊道共同建设保护;“一带”,沿长江干流两岸建设岸绿水清的生态景观防护带;“多廊”,沿主要河流水系、湖岸线、海岸线建设多条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多点”,沿线的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地、公园景观等重要生态节点。
      
       在建设内容与任务上,分为江河干流生态廊道、海岸生态廊道、湖岸生态廊道等类型。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是连接重要江河干流、湖岸、海岸,布局生态廊道建设重点项目,提出长江干流生态廊道、京杭大运河生态廊道、海岸生态廊道、黄浦江生态廊道等建设项目的目标、范围和内容等方案。
      
       2025年,完成全部互花米草除治任务
      
       长三角地区同样在互花米草防治工作上集中发力。据了解,长三角互花米草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任务量大,除治难度高。
      
       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繁殖和扩张能力,能迅速取代土著植物,占据光滩和潮沟等生境,形成茂密植被,导致土著植物丧失,并对以此为觅食和栖息的鱼类、鸟类、昆虫等产生严重影响,破坏滩涂生态系统。
      
       上海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东部沿海生态修复提供有益探索。据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介绍,通过落实《上海市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启动崇明北八滧港至北六滧滩涂互花米草整治湿地修复项目,奉贤、金山边滩互花米草防治项目。依托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成功控制实施区域内互花米草的生长和扩张,灭除率达95%以上。
      
       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林业建设成为主战场。一年来,沪苏浙两省一市开展统一调查,摸清互花米草底数,互相学习互花米草防治技术,同时协同治理长江口、杭州湾等毗邻区域互花米草,取得良好成效。预计2025年将完成全部互花米草除治任务,除治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