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1-01 第27,46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8版:读书

中国景观的一种日式解读

《中国的风景与庭园》[日]后藤朝太郎 著李复生 译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尧育飞
      
       “中国的事物,无论是山、是水,还是天,在我看来都是风流的。”这是后藤朝太郎对中国文化的基本宣言。这位一生50多次前往中国的日本人,并不讳言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极端热爱。
      
       1918年至1926年,作为东洋协会大学教授,后藤曾20多次前往中国。他的研究也随之发生转向,他认为应当在传统经史及文学以外,基于文明史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1927年直至1945年去世,后藤主要以“中国通”的面目出现在日本人面前,他不断告诫日本人,他们从前对中国的认识都是片面和不准确的。
      
       《中国的风景与庭园》作为后藤认识中国的众多著作之一,为解读近世中国的风景提供了独特的“日式视角”。
      
       在欣赏中国风景、书写中国风光时,后藤始终不忘将日本作为观看的“视座”。然而,后藤心中每一次中日风景的较量,最终均以中国的胜出为结束。个中缘由,既有后藤始终坚持“中国文化至上”文化观有关,也受他“入乡随俗”沉浸式欣赏风景的理念影响。
      
       多次出入中日两国,后藤深知两国风景与园林的差异,但他从不曾故步自封于日本流行的风景观和庭园观中,反而高举“入乡随俗”的大旗,诚恳地拥抱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他说:“在评价中国大陆的风景之美时,当然不能以岛国日本的标准来考虑,中国各地应该都有各地自己的标准才是……笔者的话,则无论到哪里,都以入乡随俗为主旨,请当地人推荐当地最具特色的景致来观赏。”
      
       后藤不仅如是言说,也在所思所行中严格实践。例如,后藤虽热爱日本传统的“青松白沙”的园林观念,但他深知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的园林精神并不一样,面对地大物博的中国,他以为“必须理解浊水是其主调”。对于中国的“废池乔木”,他竟也能捕捉背后的神韵。他深知,在论述中国风景时,不能单纯停留于风景之表层,必须考虑到中国史部、集部的文献记载及相关传说等等,唯有先行在胸中蕴育这些人文基础,方能窥得中国风景之妙。
      
       由于抱有素朴而平等的欣赏理念,使得后藤对于风景没有狭隘的国别观,也不存在庸俗的占有欲。这种寄情山水的豁达姿态,颇得苏东坡《赤壁赋》中的齐物之妙。
      
       人与自然和谐相生,是中国文化的奥义,在后藤看来,这也是中国风景和庭园令人迷醉的所在。书中,后藤多次使用“和谐”二字,他认为这揭示了中国庭园的搭配秘诀。不唯风景但论人,同样如此。后藤指出,中国文人虽热衷于装饰庭园,却从不将自己束缚于小小的四方天地中,而更向往与众人一道投入大自然的山水之间,那才是他们获得更为广阔的心情自由的秘诀。
      
       以“自然”为根柢,置身于中国的风景,在中日文化与风景的比较中坚定“中国本位”的审美观,这是《中国的风景与庭院》所带来的三点基本启示。本书初版虽在近百年前,而作者于中国山水风景和庭园的精妙论断,仍时能引人思索,博人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