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5-23 第27,23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文艺评论/文艺百家

情感观察类综艺差异化,应避免“标签化”与“虚假化”

日益拥挤的情感观察类综艺赛道,促使节目不断地细分类型,进行差异化生产,开拓出离婚情感、30+恋人、母胎单身等不同的情感个体与婚恋关系模式,并以此创新节目的流程与形式。上图为主打母胎单身恋爱破冰的《没谈过恋爱的我》
       郑焕钊
      
       观点提要
      
       对情感类型的细分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差异化发展的方向,而凸显不同类型情感关系及其模式的核心特征,是该类节目模式创新的关键。因此,要深入地研究不同类型情感的特点,避免标签化、浅表性的表达所带来刻板印象的再生产,而能够通过节目的效应引导社会摆脱狭隘的认知;也要避免刻意的剧本化安排所导致人物故事与情感关系的虚假与造作,而凸显该类节目作为社会特定群体情感样本的观察价值。
      
       情感观察类综艺(或称恋综)是时下综艺节目中的一个热门类型,涌现出《心动的信号》《我们恋爱吧》《再见爱人》等爆款节目。2022年更是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大热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平台拟推出的该类节目就近20档。目前已有《半熟恋人》《春日迟迟再出发》《没谈过恋爱的我》《喜欢你我也是·唤醒季》《一起探恋爱》与观众见面,显示出以细分情感类型为基础的节目差异化创新发展趋势。但与之伴随的是,对情感类型的标签化表达和对情感走向的虚假化表现或让节目陷入误区。
      
       这类综艺的兴起为观众提供观照情感话题的媒介样本,而日益加剧的竞争也促使节目不断开拓细分差异化的情感类型
      
       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以“素人恋爱+明星观察”的组合模式,糅合婚恋情感的话题热度、甜宠偶像剧情的甜度与恋情走向谜题猜测的悬念,使节目充满观赏的爽点与痛点,同时也能够借情感议题拓展生活服务内涵,在《非诚勿扰》《中国新相亲》等本土相亲类节目之外,为情感节目开辟出新的类型发展空间。
      
       从更深层次上,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面向具有较强共鸣性和话题性的现实情感婚恋问题,以节目情境为载体,为不同情感关系及其模式创造沟通互动的机会,并挖掘与揭示情感关系与障碍的深层心理,为当代陷于各种情感问题的观众提供观照自身情感境遇,并参与分析情感问题的独特媒介样本。节目形式上的“嗑CP”与恋情走向的“猜测”,以及深层次上观众与节目之间围绕情感与社会问题的交流,成为情感观察类综艺在当下热度不止的重要原因。
      
       日益拥挤的情感观察类综艺赛道,促使节目不断地细分类型,进行差异化生产,开拓出离婚情感、30+恋人、母胎单身等不同的情感个体与婚恋关系模式,并以此创新节目的流程与形式,涌现出《再见爱人》等成功准确地符合特定情感关系状态、揭开人物情感内心深度的优秀节目。《再见爱人》以三对陷于危机的夫妻在旅行中对夫妻与婚姻关系的重新审视为焦点,直面婚姻情感中的深层问题,节目设计的互动环节为三对夫妻提供了充分、深入沟通的空间,是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差异化发展的成功模板。相比之下,近期热播的,以失败婚姻后再次开启情感旅程的《春日迟迟再出发》,以及以母胎单身开启恋爱为主题的《没谈过恋爱的我》两档节目,就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创意误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过度凸显和“标签化”情感境遇与相处模式,忽视了节目本身对情感深层问题的展示
      
       对情感类型的细分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差异化发展的方向,而凸显不同类型情感关系及其模式的核心特征,是该类节目模式创新的关键。如何在刻板的表面标签之下,打破公众的固有印象与认知,去探讨特定情感关系模式或者情感行为障碍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与社会问题,应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着眼点。然而,目前部分情感观察类综艺虽然主打情感类型的差异化,却停留在媒体与公众的固有印象上做文章。
      
       以《没谈过恋爱的我》为例,该节目主打母胎单身的恋爱破冰,为凸显这种“母胎单身”过于关注自身而欠缺主动的特征,节目组不仅在一开始见面的时候安排半天的一对一见面,更将嘉宾的共处空间设置在一个彼此住所相互隔开的小岛,而在节目游戏环节的设置上,无论是“扭蛋”答题的刻板还是嘉宾念读对恋爱想象的信件时缺乏深入的交流,节目组无论从空间的设计、场景的营造、游戏环节的设置等,都过于刻意去凸显“母胎单身”所带来的刻板印象,而缺乏为这个天生欠缺互动性的群体营造能够增强交流与互动的空间与契机,没有为其真正的内心“破冰”与“转变”提供充分的互动场景。
      
       与此类似,《春日迟迟再出发》主打“离婚后再恋爱”,为凸显节目定位和主题,节目试图充分地表现男女嘉宾对前一段婚姻关系的创伤与疗愈,这固然突出了情感创伤与情感疗愈的主题,扣紧“迟迟再出发”的定位,然而将节目强行切分为“治愈之旅”与“心动模式”,其中“治愈之旅”占据节目半程内容,节目中四女三男共七位嘉宾被置于度假小屋中反复讲述与回顾离婚原因,讲述各种“伤痛”故事与展现情感的温暖人心的疗效,却给人过犹不及之感,而真正扣紧情感问题焦点的问题却又没有给出,有观众就尖锐指出,“大家关心的像财产、婚前婚后关系等信息给得很少”“观察席的评论,实话实说,有点老生常谈”。而离婚故事的反复讲述及其极度剧本化的烂俗故事、“离婚物品展示柜”这种形式感极强的仪式展示,以及通过按灯来决定所有嘉宾从“治愈”向“心动”转向的步调一致的模式,都让人觉得过于刻意设计与煽情造作。
      
       欠缺真情实感的“强行塞糖”,削弱了这类综艺真实与自然的情感存在
      
       可以说,“嗑CP”与“齁甜”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观众快感的主要来源,两者皆源自节目嘉宾在设定的情感场景中,因为互动而产生的自然的、微妙的、暧昧的情感关系。由于其自然产生、微妙内涵与暧昧不定,能够给予观众极大的解读空间,观众可以凭借自身的情感经验和社会经验,对这种幽微的情感细节进行捕捉与解读,对尚未明晰的男女关系走向进行大胆的猜测,并对这种“欲语还休”的微妙心理展开分析,体验大多数人曾经、现在或未尝体验过的“恋爱”感觉,并将最美好的情感祝愿赋予节目嘉宾,这正是情感类综艺节目“嗑CP”与“齁甜”的观赏消费心理。由此,节目中情感的微妙互动、假定情境中的行为举止尤其是表情心理的自然表现,成为情感观察类综艺“撒糖”与“播甜”的核心。
      
       然而落实在具体节目中,观众更多看到的是一种“强行塞糖”。如《没谈过恋爱的我》第三期,节目为男女嘉宾设定约会任务,要求约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其中,女嘉宾蔡睿在约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漏了把手放进口袋的任务,此时男嘉宾罗郅阳将衣服递过去,安慰她“完成了,没事”。官方给这个片段起的标题是“蔡睿罗郅阳甜蜜插兜”,而一众观察室明星嘉宾直呼甜腻。这种甜并非发自嘉宾情感亲密互动与暧昧情绪所带来的自然甜,而是依靠节目组后期刻意去引导和添加的“糖精”,显然是一种“强行喂糖”,无法真正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顾名思义,情感观察类综艺,需要符合人物情感状态及其关系模式的精准把握与深度开掘,也需要切合婚恋议题的情感探讨与专业引导的“观察”。节目既要尽可能创造充分的互动交流的空间,让男女嘉宾的情感关系获得充分的开展;又要让这种情感的呈现、矛盾的揭示与心动的发生都符合人物真实自然的状态。因此,要深入地研究不同类型情感的特点,避免标签化、浅表性的表达所带来刻板印象的再生产,而能够通过节目的效应引导社会摆脱狭隘的认知;也要避免刻意的剧本化安排所导致人物故事与情感关系的虚假与造作,而凸显该类节目作为社会特定群体情感样本的观察价值。
      
       (作者为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