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3-18 第27,17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论苑

加好思政“盐”,发挥育人优势

       ■陈新军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和挖掘所有育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好“思政盐”,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努力将课程、专业、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加好思政“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贯彻落实育人、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担当复兴大任、践行勤朴忠实”的新时代海洋人。
      
       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注重提高自身传道、育人的自觉与能力,发挥课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阵地的作用,努力推动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我们着重开展了这些探索:全面修订涉海类专业教学计划,提出海洋强国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所有课程大纲;高质量打造“中国系列”之“大国海洋”课程、“大国渔业”课程,“组合”式教学团队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编撰《新时代海洋强国论》《渔权即海权—国际履约纪实》等多部课程思政专著,推进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国内外合作,创设多渠道实践育人平台。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如何重塑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使毕业生能够契合新时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成为复合型一流专业人才,是我国海渔专业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我们提出“十六字”(能力导向、校际协同、国际合作、平台创新)工作方针,重塑新时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成果的实施使我校海渔专业本科教育实现了五个转变: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转变;从“单一个方向”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向基于“3个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转变;从“单一”专业课程体系向“海渔+X”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从注重学科知识点传授的“以教师为中心”向“行业需求+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并重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转变;从“学校”投入向“学校+企业+政府+校际”全方位教学投入的办学机制转变。实施成果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引起国内外同类高校的广泛关注,产生引领和示范作用。此外,围绕专业优势,弘扬海魂精神。注重典型育人、校史文博育人,同时利用国内第一艘远洋渔业调查船“淞航号”打造成科普体验基地,弘扬海魂精神,将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门类,涉及理、工、农、管等众多学科,面对国际海洋渔业发展前沿和资源养护与管理的新要求,急需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为此,依托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远洋渔业国际履约”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团队,教育部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训等项目,多方协同推进,创建学科、科研与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及时将科研和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作者为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主任、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