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3-18 第27,17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论苑

加强协同创新,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李玉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建设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建立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机制。
      
       发挥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要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中,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把创新协同的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课程体系,是当今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
      
       构建开门办思政新格局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5G时代的到来,不仅引发了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各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改革都尤为重视。但是一区域之力、一校之力以及思政课教师的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因此,把思政小课堂和思政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社会和学校协同,打通教育场域,连通教育内容,“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突破高校内部和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实现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通过优势互补,建立全国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协同机制,打破区域、学校、学科、平台、载体、队伍等之间的壁垒和局限,构建全国性的思政课育人工作格局,形成同向同行的整体态势和系统合力,是当今思政课改革的内生动力。
      
       打造三个协同建设平台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丰富的成果。如何总结经验,进而推进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当下思政课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一,协同学科建设,构建资源共享和开放机制。建立学科资源相互开放和共享机制,促进创新要素融合共享,推动分散研究转向协同研究。当前,诸多省市和高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长三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连海事大学贾凤姿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上海海洋大学董玉来工作室推出的思政课在线练习考试系统等都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整合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资源,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建立面向全国高校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
      
       其二,协同课程建设,搭建思政课教学平台机制。在当今思政课课程建设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优质的教学平台,如课堂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名师工作室教学平台等。这些教学平台,在整合所在区域思政课教学资源、引领思政课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平台应进一步发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索集聚优势,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围绕“思政慕课”“网络课程”“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推出的思政课“超级大课堂”活动、中国系列课程《大国海洋》等课程思政建设,正是跨学科与跨校间的教学协作,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的有效体现。
      
       其三,协同队伍建设,建立名师资源互惠机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思政教育实践的创新与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名师已不再为一校所独有,而是整个区域的公共资源。比如,作为教育部为建设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而探索设立的创新项目——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正是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要通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思政课教学科研发展;通过整合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辐射引领跨区域、跨学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师资队伍协同,解决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高校之间育人体系统筹不够、合力不足的问题。
      
       (作者为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