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0-20 第27,02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

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强调“授人以渔”

徐秀丽
       ■本报记者 李纯一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向国际社会分享这些年的发展和减贫经验,同时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国际所用,成为全球的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国际发展理论与实践多年的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今天,“一带一路”上的南南合作越来越成为一个亮点,对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具有全球意义。“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向国际社会分享这些年的发展和减贫经验,同时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国际所用,成为全球的公共产品。”
      
       “我们经历了早期引进来,到现在走出去的过程。”徐秀丽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中国在依靠自主力量的基础上,非常有效地吸纳了国际上的发展援助经验,将之与中国本土的农业农村和减贫经验结合,“如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其实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经验,另外包括世界银行的一些经验,也都整合到了我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中。”而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国际贡献越来越显著,今天,中国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发展和减贫经验同国际社会分享。“不单单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国际机构也对中国的经验很感兴趣,如世界银行称自己也是知识的银行。以前的知识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但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所以也要把中国的发展和减贫经验吸纳到它的知识库里,向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传播。”
      
       徐秀丽所在的课题组在对中国和非洲的农业发展作了系统比较、掌握非洲当地的基本情况后,开始落地。2011年起,在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各项资金以及当地政府和农业企业的支持下,他们在坦桑尼亚建起村级减贫学习中心,将中国减贫的经验直接在村里进行示范——下乡蹲点、对口帮扶、在小农基础上改进农民的劳动技术;并且希望当地人在观摩或掌握之后,自己带领队伍做。“到项目的第二阶段,我们就积极帮助当地搭建自己的队伍,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员,到当地的社区、大学教授,形成一个项目工作组。”
      
       相较而言,西方国家更注重受援者发展的条件,而中国推广的南南发展合作,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自身的能力建设。“经过几年的磨合,他们也理解了。所以他们现在会说,这是我们的事。”
      
       徐秀丽将这个过程比作大家互相写剧本——一起边写剧本,边劳动,再写剧本。“这也体现了宏观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其实在微观层面,我们就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