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6-13 第26,89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视点

“有烟火气”地讲述建党故事 《1921》让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

       ■本报记者 宣晶
      
       电影《1921》讲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勇担重任的动人故事,他们开天辟地成立中国共产党,为当时陷入苦难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日前,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惠民放映活动上《1921》几位主创的到来引发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影片中,为探寻中华民族出路,热血青年汇聚而来,随着群众中一声坚定的“出发”,《国际歌》的旋律响起,风华正茂的青年们青春昂扬,向理想奔赴而去。热血感人的场景,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1921》从外观到内在富含感情,用活生生的人物和有热度的细节回到历史现场。”导演郑大圣说,这部影片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创作,“有烟火气”地讲述建党故事。“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中的一句话、几行字,而是鲜活的人,如何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他们共情,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用镜头写下时代答卷,透射历史的方位感与坐标系
      
       100年前的中国年轻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些问题,电影《1921》的创作团队用镜头写下答案,透射着历史的方位感与坐标系。在郑大圣看来,拍摄《1921》是难得的学习过程,对于百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城市生态,电影进行了物理复现。“这是一次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会议。我们必须通过研究大量的史料,去复原当时的情境。”郑大圣说,“但更艰难的是如何塑造人物,创作者必须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921》回归到了电影最初的逻辑——聚焦人物,从他们的生活习惯、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用大量生活细节塑造出有血有肉有感染力的革命者形象。据透露,在《1921》里,观众能看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新婚夫妇李达和王会悟“蜗居”在亭子间;王尽美、刘仁静、邓恩铭等年轻代表出游玩哈哈镜;毛泽东对湖南同乡李达“不吃辣”的调侃等,颇具“烟火气”。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这些生动微妙的细节,反映出革命者的平凡一面,当他们为了理想舍弃温暖生活、乃至宝贵生命时,才显得更为可贵。“这里面就有他们的坚定信念,有他们对中国未来的强烈追求。”
      
       反复琢磨生活细节,演绎青年毛泽东的热血和激情
      
       参与建党的“一大代表”们,平均年龄是不超过28岁的青年,因此导演邀请了富有朝气和活力的青年演员,诠释革命青年“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的精神气儿,展现浑然天成的少年感。据悉,《1921》从开拍前一年起开始选角工作。主创团队找到许多上世纪20年代初真实人物的历史照片,贴在一起做成“选角墙”,据此寻找与他们年龄相仿的演员。“在形似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找到和角色精神气质相近的演员。”制片人任宁说。电影不仅展现百年前的众生相,也表现了先辈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风采。
      
       为了塑造生动鲜活的角色,演员下足苦功研究史料、设计细节。继《古田军号》后,青年演员王仁君再次出演毛泽东,这次他所面临的全新挑战是,如何诠释银幕上相对鲜见的青年主席形象。为此,王仁君阅读了大量资料,与导演深入探讨,不断梳理创作视角。“看了很多资料,听了很多的讲座,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经历,还有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分享创作感言时,王仁君透露,为了表现出伟人的热血和激情,他不仅坚持晨跑、夜跑,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细节,甚至连说话的节奏和语调等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王仁君特别提及电影中有一组奔跑的镜头,寓意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正式开拍前,黄建新导演就叮嘱我‘练跑步’,因为剧中毛主席有一段奔跑中的重头戏。”于是,晨跑、夜跑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为了一场戏,导演连着“罚”他跑了好几天的步,直到抓拍到最满意的镜头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