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4-12 第26,83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视点

上海科技馆两年推出原创线上游戏43个,全球科普游戏相关论文数量飙升

游戏会成为科普“破圈”的下一个“蓝海”吗?

上海科技馆正在持续开展科普游戏的设计开发,目前已推出原创线上游戏43个,其中手游15个。 (上海科技馆供图)
       ■本报记者 沈湫莎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款蛋白质折叠电子游戏马上更新新冠病毒谜题,吸引了20万游戏玩家活跃在线;从2019年1月上线第一款科普游戏开始,上海科技馆已推出原创线上游戏43个;2020年,全球以科普/科学游戏为主题的论文数量飙升至近600篇,而2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个位数……
      
       提到科普,如果你脑海中浮现的还是展板、图书或视频,那你大概率已经“落伍”了。日前举行的以“科普产业的创新与变革”为主题的中国科普游戏大会上,专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当下科普游戏火热的现象。
      
       数字游戏的介入,是我国多元化科普之路的又一有益尝试。凭借其强大的包容性、跨界性和独一无二的沉浸感,游戏或将成为未来科普 “破圈”的下一个“蓝海”。
      
       科学与游戏在“唤起好奇心”上殊途同归
      
       “我的研究有时也像玩游戏,谁能知道一铲子下去能不能挖到化石呢。”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说。作为古鸟类学家,他常年要和挖掘现场打交道,而当下考古在游戏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普通人也可身临其境地模拟一把当考古学家的感觉。
      
       在周忠和看来,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科普项目选择了游戏作为载体,是因为其强大的沉浸式体验。有什么比角色扮演更能切身了解事物呢?而借助5G、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很容易模拟出火山、泥石流、太空等特殊环境和场景。
      
       《野狼迷踪》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动物园开发的一款关于狼生态的野生动物模拟游戏,由专业动物研究者和游戏制作者合作开发。玩家扮演一只出生在黄石公园北部山脉的两岁灰狼,学习狼的生活方式,包括寻找食物、寻找伴侣、建立领地等。想了解飞行的奥秘,不妨去微软公司开发的《微软飞行模拟》中体验一番,无论速度、音效还是操作界面,都与真实的飞行体验无二。
      
       “游戏的目的是满足好奇心,这一点与科学殊途同归。”周忠和非常强调科普游戏的趣味性,甚至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助力科学研究等都排在“好玩”之后。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也说,不要以“写公式、背答案”的方式来教科学,这样习得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要用艺术、历史、文学、大自然现象来传递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的态度。
      
       科普与游戏相互渗透,不断拓展生存边界
      
       《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每天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达64.6%,这一数字促使越来越多机构将互联网作为科普主战场,而老少咸宜的游戏成为重要载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也提出,推动科普游戏开发,加大科普游戏的传播推广力度。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上海科技馆在科普形式探索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表示,上海科技馆正在持续开展科普游戏的设计开发,目前已推出原创线上游戏43个,其中手游15个。比如,去年上线的首款科普游戏《探索鲸奇世界》是一款鲸豚养成手游,游戏中有15种鲸豚等待玩家喂养与救助。它们形态各异,生境不同,在游戏的过程中,玩家将通过航海、答题等有意思的小环节,了解各种鲸豚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波克城市、完美世界等游戏厂商也将科普作为拓展网络游戏边界的一次有益探索。波克城市先后主导并参与了“垃圾分类大作战” “人民战疫总动员”等公益游戏的开发和运营。其中, “垃圾分类大作战”上线10天,影响人次就超过500万人、活跃用户达300万,高效传播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理念。
      
       “未来,数字游戏跨界研究将逐渐转向人机交互、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等方向,带来更全面、更深入的交叉融合。”王小明说,不久的将来,当人们畅游科普场馆,或许将化身“鸟类侦探事务所”里的一员,聆听一个个动物朋友的困扰;也可能“穿上”潜水服潜入深海,一探“蛟龙号”眼中的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