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3-07 第26,79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全国两会特刊

护航进博会需要加大政策支持

       ■本报首席记者 徐晶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大循环”、促进“双循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让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最佳载体之一。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章伟民代表,今年就带来一份建议。
      
       “进博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配套支持政策是进博会越办越好的重要保障措施。”章伟民说。作为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的感受很深,多个国家部委不仅陆续推出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多项配套支持政策,而且政策具有一定连续性,力度逐年加大,相关政策常态化实施,为推动进博会“四大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个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他举了一个例子,《关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中附加的《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使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参展展品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目录》版本修订和公布时间不固定,增加了参展企业安排大型展品制造、运输的不确定性,影响政策常态化实施效果。
      
       进博会是一个全球新品同台竞技的地方,这也意味着,很多产品、服务或可填补消费空白,但同时也会出现“准入”“准生”的问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推进,国内生活方式类皮卡市场有扩大趋势。在进博会平台上,章伟民观察到,一些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希望把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车型带到中国市场,但按国内车型划分标准,皮卡车型被划为商用车,其采用单车油耗限制管理,给进口带来压力。
      
       为此,他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调研,根据进博会在办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困难,研究制定相关具有现实性及前瞻性的配套政策,为进博会“越办越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