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3-06 第26,79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全国两会特刊

两个相距近一公里的红色场馆,共享员工更共享管理资源,实现双赢——

“共享制”红色展馆群,走出抱团发展新路

       ■本报记者 王嘉旖
      
       “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不少人用这句话形容场馆展陈的变化速度。当更多人聚焦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各大场馆、纪念馆也进行着一场自我革新。
      
       实践中,上海部分红色场馆、纪念馆开始“试水”新方案。有的通过平移保护,让更多市民能瞻仰此前难得一见的纪念碑;有的通过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起在线纪念馆,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更有展馆尝试讲解人才“共享制”,走出抱团发展新路子。
      
       位于青浦区的新四军广场创造出了年均参观量超40万人次的纪录。“自广场建成十六年来,我们一直在做收集整理工作。”相关负责人李经衡告诉记者,广场边还设立了人文纪念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新四军的遗物、手稿。为了让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新四军纪念场馆互联互通,今年清明期间,他们还将在相关云平台上开通新功能——每一位关联人都可以主动添加与新四军相关的音像、资料。文创方面,他们已开发出新四军专属表情包,并正在与沪上老字号联合开发更多产品。
      
       人才资源瓶颈正成为制约不少红色场馆后续发展的困扰。为了将“人”的资源发挥至最大化,在宝山区,一条馆际联动的新路正渐渐成型。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解放纪念馆,这两个相距近一公里的红色场馆,如今成了不少讲解员最熟悉的“动线”。“我们定期会根据预约数量调整讲解员人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告诉记者,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也是上海解放纪念馆每年的参观客流高峰期。届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讲解员们将“倾巢出动”,全力支援这里的讲解工作。
      
       不仅是讲解员,两大场馆还实现了物业共享共用。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小场馆的运营再合适不过。虽然在编人员不到十人,但财务、人事等服务保障类岗位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小场馆各自为政、独立运营,肯定会遇上各种难题。”唐磊认为,传承弘扬红色资源并不意味着要将这些红色场馆一味扩大。整合、互联,也不失为一种新思路。尤其在红色点位密集、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抱团发展”或许会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唐磊也坦言,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不少问题。他期待,通过红色资源立法,能进一步确立协调机制,在顶层设计上突破相关体制机制,统筹协调红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