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1-26 第26,75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扩大绿色低碳社区实践、推广和试点示范

临港新片区可建立碳中和示范区

俯瞰临港新片区。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报见习记者 张天弛
      
       今年上海两会上,27名市政协委员不约而同,都围绕减碳降排、尽快实现碳达峰带来了提案。
      
       减碳降排有赖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赵国靖委员建议,在目前已明确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指标的基础上,下一步应尽快将钢铁、石化及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以及交通、物流、大型商业建筑等高耗能行业纳入碳排放配额考核指标和交易范围。吴军等5名委员也认为,应在上海城市高架路、公路等常规桥梁上推广钢结构,“从全寿命周期看,每平方米面积的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能耗是214万千焦,碳排放平均为82.2,而钢桥的能耗则是196万千焦,碳排放平均仅为75.62。”吴军说。
      
       “碳交易”是这些委员共同的呼声之一。陈闪委员认为,上海的碳交易平台应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控排名单、增加合格交易主体、扩大交易品种,推进碳排放权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柏国强委员则从绿色金融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角度建议,上海应布局建设高水平的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园,提供综合服务和创新政策,吸引优质环保企业、环保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加速集聚,提升绿色环保产业集聚效应;同时,还应积极培育环保龙头企业和专特精企业。
      
       好政策需要落地才能实现,委员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应该扩大绿色低碳社区实践、推广和试点示范。杨守业委员等8人共同提议,在临港新片区建立碳中和示范区,利用临港新片区海洋高科技和能源发展特色,尤其是风电产业的优势。王淳委员表示,可以发挥浦东新区金融市场体系健全、金融机构高度集聚的优势,发展碳交易金融平台。陈玲等7名委员则建议,针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碳排放关键领域,开展深入细致调研,加大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储备和研发,选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不同类型的典型区域建立标志性的碳中和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