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1-26 第26,75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文化/公告

上海推出十七世纪以来的中外报刊珍藏展,涵盖十余种语言

重返历史现场,回望300余年间改变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

“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的中外报刊珍藏展”日前在沪揭幕。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报讯(记者 李婷)选取17世纪至21世纪数十个国家的90余件重要报刊汇聚一堂,涵盖十余种语言,带领人们重返历史现场,直观感受300余年间世界发生的变化。“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的中外报刊珍藏展”日前在沪揭幕,这也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修缮后的首次特展。
      
       “没有印刷与纸本报刊,近现代文明及其传承是不可想象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如是说。在此次展览中,通过一份份“历史的底稿”,人们可以回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一次次重大事件:“林肯遇刺身亡” “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尼克松访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建党前后的上海是怎样的?本次展览选取的三种于上海创办的重要报刊,提供了独有的观察视角。它们分别是: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刊物《新青年》1921年7月号,近代国内唯一横跨两个世纪且同时在海内外发行的专业医学期刊《博医会报》1921年7月号,以时事评论为主、侧重对中国及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信息的《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7月23日号。这些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前后或当天出版的报刊,让人们对建党前后上海的经济、社会、人文等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曾占据现代出版业半壁江山的上海,也是中国新闻业的摇篮。以《申报》为例,它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该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朝同治年间)在沪创办,记者在现场看到,创刊号单面印刷,八版,版式特别,接近正方形。1912年后成为报业巨子的史量才接手经营。1949年5月27日,《申报》正式停刊。该报有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之称,因其影响之广,上海及江南一带,人们曾将报纸统称“申报纸”。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问世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外文报纸,《字林西报》和《北华捷报》便是其中的代表。自1850年《北华捷报》诞生,至1952年《字林西报》停刊,这两份报刊在上海发行了足足一百多年,内容有英国快讯、上海英侨动态、中外商务情报、广告及船期公告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上海人的新闻视野和信息来源,也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变迁,为研究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社会的每一步发展在新闻纸上皆留痕。以此次展出的1978年8月11日的《文汇报》为例,这一天,《文汇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伤痕》的短篇小说,在全国引发巨大轰动,并且形成了“伤痕文学现象”。以此为开端,新时期文学开启第一潮。
      
       张力奋说,人们总能在不同的技术时代找到保存记忆的合适载体,但无论技术如何变化,算法如何更迭,对历史的尊重是重要的起点,而回望历史,是为了继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