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9-16 第26,62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在严格防控与良好体验间寻求平衡,形成以“六必”为原则的防控措施

工博会构筑周全而有温度的“安全线”

       ■今年工博会形成了以“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消毒必做、突发必处”为原则的防控措施,所有入场者身份都将可核查、可追溯。数据显示,工博会开幕首日参观者较上届增长8.5%,整个展事运行有条不紊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在24.5万平方米的“巨无霸”场馆内举办一届顶级工业大展,为了呈现足够精彩,就必须确保足够安全。本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规模堪称疫情以来全球最大,其防控工作则没有太多先例可循。昨天是工博会开幕首日,记者发现,组织方努力在严格防控与良好体验间寻求平衡,所有工作人员用高水平服务与细致的预案,构筑了一道周全而有温度的“安全线”。数据显示,首日参观者较上届增长8.5%,整个展事运行有条不紊。
      
       昨天上午10点,工博会开幕式刚结束,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厅入口处秩序井然,所有入场者要经过摄像头测温、健康码验证、非接触安检等几道环节后才能进入场馆。登录大厅内,约20条自动检录通道一字排开,人工智能在确保每位入场者“人证合一”的同时,识别耗时仅一到两秒钟。足够多的检录设备,加上足够快的识别速度,使得入口处完全没有人员积压。看起来,本届工博会防控工作给观众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
      
       事实上,今年工博会筹备期间,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做好防控工作。组织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制定出一份合规、细致而又符合展会特点的防控方案,光是疾控部门,他们就专程登门6次,一点点抠细节,一条条完善方案,从哪些人需要测核酸,重点活动如何保障,一般场馆怎么落实防护等,针对各种情况做足功课。
      
       记者在组织方办公室看到,围绕布展、开展、撤展等不同环节,工博会形成了一份厚厚的预案;同时,经过浓缩提炼,预案化为一张简洁的流程图,针对体温超标、出现黄码红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馆人流过大等情况,相应的处置对策一目了然。
      
       总体上,今年工博会形成了以“六必”为原则的防控措施,也就是“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消毒必做、突发必处”。概括起来说,所有入场者,其身份都将可核查、可追溯。为提高入场效率,减少防控对参观者的影响,本届工博会采取预约参观的做法,在线报名的观众在入场前就由大数据中心完成信息比对,排除风险。入场后,无论是观众还是展商,都被要求佩戴口罩,保持1米左右的间隔。此外,楼道、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每隔1到2小时,都会接受全面消毒。
      
       周全之外,工博会防控更体现出有温度的另一面。比如,为尽量减少观众入场等候时间,场馆增加了30%以上的入场通道;为满足未提前预约的观众,让他们不至于吃闭门羹,场馆入口处设立专门窗口,允许持本人身份证原件的观众,在做好必要信息录入、其身份可追溯的情况下,可现场临时制证入馆;为服务好观众,组织方配备了足够的防疫物资,在入口处及时提供。
      
       严格防控与良好观展体验的背后,是现场工作人员辛勤的付出。据介绍,本届工博会工作人员较往年至少增加50%,特别是在消杀、测温、应急处置等“一线环节”加派人手。同时,每天有5到6位有经验的疾控专业人员坐镇现场,一旦发现异常,将由这些专业人士决定如何处置。此外,现场还配置了1台负压救护车、2台普通救护车,如果需要转运相关人员,这些设备可以及时就位。
      
       据记者了解,工博会的防控预案,其覆盖范围事实上超出了场馆。比如主办方根据分析认为,虽然场馆靠近虹桥枢纽,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参观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自驾而不是乘坐高铁、飞机等抵沪参观。为此,周边停车场也提前作好准备,应对车流高峰。
      
       细致周全的防控,使得参展方和参观者都对工博会有了足够信心。据透露,筹备阶段,一些对疫情心存疑虑、甚至有意退出的跨国企业,在看到防控方案后,上报公司总部并最终获得参展许可。此外,首日同比增长的客流也进一步证明,工博会的安全与精彩都同样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