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8-19 第26,59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文化

古琴演奏家龚一50多年论述集结出版,面对“古琴热”及音乐传承提出思考——

“学习中华民族的音乐语言,要到古琴里去找”

       本报讯 (记者吴钰)“古琴的传承,应该在发展中传承,古琴的发展也应该在传承中发展。宋朝人如果没有创新创作,就没有《潇湘水云》,而《潇湘水云》弹奏了600多年,不应该再有金曲出现吗?”古琴演奏家龚一日前携新书《龚一琴学文集》亮相书展分会场上海“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他表示,古人留下的琴学命题之多无法估量,愿以新书与琴友共同探讨争鸣,为今后民族音乐的发展创作提供借鉴。
      
       在中国的诸多传统民族乐器中,唯独古琴成为一门“琴学”。“也许学古琴的人比起学古筝的人不多,但将打谱的乐曲、演奏方法和琴学文集出版意义重大。古琴真正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学习中华民族的音乐语言,要到古琴里去找。”作曲家何占豪表示,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库,他在创作传统曲作时都会搜寻相关的古琴作品,边听唱片边记录,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灵感正来源于古琴曲《精忠词》。 “如果没有龚一将传统的古琴减字谱打谱‘翻译’成五线谱,我学不到这些传统的音乐语言。”
      
       龚一演奏技法集众家之长又自成一体,由他配音演奏的动画片《山水情》曾两次获国际大奖,弟子遍布琴坛;但其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作为琴学家过去较少为大众所知。他坦言,出版过程中也“几次打退堂鼓”,该书汇集了他从1963年至今撰写的文章,其中也有观点在琴坛存在争议,书中都进行了原样保留。对于古琴如今面对的许多误解,他希望能辨析澄清:比如琴艺不能用“清微淡远”一以论之。古琴艺术丰富多样,《广陵散》的兵刃杀伐、《长门怨》的捶胸顿足、《潇湘水云》的“纵指发奇哀”……相对而言,他更认同“舒缓、壮烈、悲酸、奇绝,不可以‘淡和’一律求之” (明人李贽语)。
      
       “古琴首先是一件乐器,开指必须要讲究技术技巧才能到达‘艺’。” 龚一表示。近年来,“古琴热”持续攀升,学习古琴演奏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古琴这项传统艺术,也是古琴爱好者尤为关心的问题。对此,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故弄玄虚的忸怩作态,提出了自己的琴学观点。“(谈论琴学的)前提是技巧要好,旋律线条要合理,熟练、精致的处理才能称呼其为音乐,有了音乐才能上升到艺术,有了艺术才能成为文化。现在很多弹琴人小褂子一穿就装‘仙风道骨’,创作了奇怪的理论,说古琴就是不讲音准。其实音不准、节奏混乱,高雅又在哪里?这些‘琴学’不够资格成为琴学,探求古琴最根本的原理和艺术发展的轨迹,才是琴学。”
      
       该书收录于重庆出版社“现代琴学丛刊”系列丛书之中,丛书集结了国内外近百年来几代古琴名家的研究成果,涵盖琴学研究、琴曲演奏、琴史掌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前三辑18种已出版12种,发行近四万余册,第四、第五辑也已启动,不久将陆续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