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5-03 第26,48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综合

67天,坚守“最后一道防线”

进驻市公卫中心的瑞金医院重症医学团队解除隔离观察昨“出关”

       ■本报记者赵征南
      
       昨天下午1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防控西楼大厅,随着黄白相间的警戒线收起,包括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等在内的多名医护人员结束为期两周的隔离观察,正式“出关”,在这个“五一”小长假,和家人团圆。
      
       穿着一身蓝色长袖衬衫,戴着贴有国旗图案的口罩,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率先走了出来。和瞿洪平一起“出关”的,还有他所在团队的另5位医护人员。从2月11日进驻至今,瞿洪平团队用行动践行了“提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承诺。
      
       “等彻底打赢这场硬仗,我先要找‘Tony老师’理个发。”昨天正式“出关”的瞿洪平觉得,自己的头发前所未有的长。接过鲜花和荣誉证书,他所在的“瑞金天团”一起在合影海报上签名。
      
       身在防控西楼,瞿洪平总会想起之前在应急病房里连续奋战的67个日夜,刻骨铭心。“如果说公卫中心是上海的‘战疫堡垒’,那我们重症医学就是这里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所未有的责任,瞿洪平用“心”守护着病患。
      
       “救治危重症患者,靠的是‘熬’。面对新冠肺炎这个新的疾病,医护人员对它的认识需要时间,各专业团队都在不断磨合、整理,治疗方案也在不断调整。只要坚持住,把病人的生命体征托住,熬过了,曙光就在前方。”瞿洪平说,特别是“上海方案”出台之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越来越高。
      
       今年4月15日,是瞿洪平心中另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两位接受ECMO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出院。“这是上海救治能力的体现。”瞿洪平回忆,其中一位患者童老伯,曾经昏迷多日,生命体征不甚乐观,从过往对疾病的认识来看,救治童老伯已经“非常困难”。但在市公卫中心,所有的医护都没有放弃。瞿洪平记得,在对童老伯实施了47天针对单人的最高级别支持后,整个救治工作“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迎来了曙光。
      
       今年3月18日,也是一个瞿洪平难忘的日子——他在市公卫中心“火线”入党了。
      
       昨天,专程到市公卫中心来迎接瞿洪平团队“出关”的,是来自医院的“家人”——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和院长宁光带领4位驰援武汉的医生代表以及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毛恩强一起,欢迎他们“回家”。宁光动情地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瑞金医院为战‘疫’而外派的所有医疗团队和医护人员都安全回家了,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此次战“疫”过程中,90后充分展现出了一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昨天“出关”的“瑞金天团”中,呼吸治疗师谢思敏就是一位90后。从2月18日到4月18日,她在市公卫中心应急病房奋战了整整两个月,“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为自己骄傲。每天都特别有干劲,也特别有成就感。”
      
       谢思敏的日常工作包含高流量氧疗、机械通气治疗、气道管理、人工气道建立等。她面对的基本都是重症、危重症患者,这类病患的病情变化非常迅速,因此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病人肺部情况的变化。
      
       呼吸治疗师和患者的距离非常接近,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特别是在痰培养、气管导管调整、雾化吸入治疗时,患者容易发生无法自制的呛咳,有时痰液甚至直接喷溅到谢思敏的面罩上。
      
       “这时候,你会害怕吗?”面对记者提问,这个爱笑的女孩脱口而出一句话:“来不及(害怕)。守护患者呼吸功能,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据悉,在“瑞金天团”撤离之后,支援市公卫中心的“五大天团”中,只剩仁济重症医学团队尚未“回家”。他们将在5月9日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