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鸣
埃及成为第一个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和中国开展卫星合作的国家;莫桑比克成为非洲首个应用中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接收处理及应用系统的国家,由此将获得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气象卫星监测服务,天气预报、防灾减灾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埃塞俄比亚在中国的帮助下也拥有了自己的卫星,由此成为非洲第10个拥有卫星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高效率地践行推动和加强国际太空合作的有关承诺,与非洲多国开展了卫星合作,助力非洲加速迈入太空时代。尤其是在2019年,中国帮助非洲多国开创了上述诸多宝贵的“第一”。
非洲大陆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许多国家科技水平普遍较为落后,有的国家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可能会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卫星对非洲来说,到底是超前的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笔者认为基于以下三点理由,卫星对整个非洲而言并非是奢侈品,而已经成为了必需品。
首先,发展卫星等高科技产业是近年来非洲国家推进科技强国战略、提升产业链与价值链、谋求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据非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发表的报告显示,自21世纪初以来绝大多数的非洲国家在制订工业化战略时就提出了具体的科技发展目标。在所调查的24个非洲国家中,有13个国家把高科技产业列为主要的发展经济部门之一。例如,埃塞俄比亚在2008年将科技部升级作为内阁组成部门,并于2012年出台了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借鉴了包括中国在内有关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将科技能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得益于全球航天科技的进步,目前卫星尤其是小卫星的制造及发射成本正在不断降低,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卫星的消费门槛。小卫星对非洲国家而言已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了。就以中国向埃塞俄比亚赠送的微小卫星为例,其成本大约为700万美元。
此外,由于中国已经熟练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这就让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可被分摊。中国为埃塞俄比亚发射的微小卫星就采取了“一箭九星”的方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卫星及其相关产业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更好的节流和开源。所谓“节流”,就如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所指出的,埃塞俄比亚以前没有本国专用卫星,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购买卫星数据和图像。此次中国赠送的卫星发射升空,为埃塞俄比亚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埃塞俄比亚能够更好地跟踪国内大型项目,并提升埃塞俄比亚在非洲的竞争力。
而“开源”体现在以卫星为核心的航天产业是目前全球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有研究表明,航天科技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可达1∶7至1∶10。埃塞俄比亚航天科技研究所所长所罗门·贝莱甚至表示,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太空就意味着一切,包括食物、就业机会、技术工具、主权和减少贫困,而这些都是埃塞俄比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非洲的卫星合作不局限于单纯的卫星及其服务的买卖,还充分考虑到非洲对高端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相关合同中大多包括了为非方培育有关航天人才的内容。例如,中国同埃及的合作项目完成后,埃及将成为第一个具有完备的卫星总装集成测试能力的非洲国家。这就充分表明了中国推动同非洲的航天合作,不仅是单纯的商业行为,更是基于长期友好关系、急非洲所急,切实帮助非洲解决诸多发展瓶颈的急公好义之举。
可以预料的是,中非这种携手合作共同迈入太空经济的新合作模式,无疑将继续助力科技相对落后的非洲尽快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快车。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地区合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