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3-18 第26,44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评论/要闻

上海117家发热门诊接诊量趋于平稳,新一轮督导工作与标准化建设启动

发热门诊扩围,警惕意识植入每个窗口

做实做强发热门诊 ▲新华医院医务人员进入半污染区前,须穿好包括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在内的整套防护服才能开展工作。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记者 李晨琰
      
       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是上海防疫的前线。上海目前设有117家发热门诊,比1月22日疫情暴发之初的110家已有所扩围。未来,发热门诊在全市范围内的布点有望继续增加。
      
       眼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已部署、启动新一轮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督导工作,继续做实、做强发热门诊。记者这两天走访多家医院时注意到一个现象:发热门诊的相关硬件与理念正在同步升级,各大医院对“发热病人”的警惕意识,正逐步植入医院的每个窗口。
      
       从市区到近郊,跑出发热门诊扩围“上海速度”
      
       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发热门诊,是上海大型医院全新升级改造的发热门诊之一。2月27日,改建后的六院东院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竣工交付。这个按上海防疫工作最新要求布局的发热门诊与留观病房,从选址到交付仅用20天。
      
       1月22日,上海公布全市范围的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名单,共110家。几乎与此同时,各大医院启动对发热门诊的加速升级、改造。
      
       从除夕开始,瑞金医院用三天时间完成发热门诊改建,此后又用了七天完成“发热门诊观察室”扩建,真正实现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留观“六不出门”。
      
       同仁医院是上海第一家接诊新冠患者的医院,1月18日就改造了发热门诊,仅用三天就充实完善了相关设施。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是距离浦东国际机场最近的综合医院,承担着为浦东东部80万百姓提供健康服务的功能,也肩负着守好上海“东大门”的防疫重任。通过全院协调,基建科紧急改造了发热门诊区域,目前已开设出三个发热观察区,共33张床位。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5G标准发热门诊于3月3日正式开始接收患者。目前,搭载5G技术的各类医护机器人已悄然上岗,助力医生实现远程查房与会诊,并承担起病房内的送药、送餐、消毒等工作。
      
       从市区到近郊,从市级医院到基层医院,上海跑出发热门诊扩围“上海速度”,还不断将发热门诊做实、做强,通过加强发热门诊医疗技术力量配置、增加药品器械、抢救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供给等,确保及时筛查。
      
       本市的发热门诊均已按 “五不出”(即挂号收费、检验、检查、取药、治疗不出门)要求建设,同时,对院感控制、医疗废弃物处理等也提出严格要求。另外,全市还有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也实现了24小时开启。
      
       发热预检台出现多语种流调表,严守防线落在每个细节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发热门诊,设在医院大门外的东侧。记者到医院采访正好看到这一幕:上午9点,在一位护送专员的一路引导下,一对母女来到这里,按响了发热门诊外的门铃。很快,门被打开,身穿防护服的“大白”将女孩迎了进去。
      
       “她的体温接近38℃,流调显示她曾去过某一确诊病例涉及场所,为保险起见,就来到这里做更详细的检查。”待女孩开始检查后,护送专员才离开。记者跟随着这位护送专员,一路来到华东医院急诊。这里患者不算多,戴着口罩三三两两排着队,他们一边等待体温检测,一边填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按照如今的就诊流程,病患要过了急诊发热预检这关,方可进入急诊诊疗区域。
      
       记者看到,医院的发热预检台上,放着英文版、日本版的流调简章。“疫情刚开始时,我们就推出了针对外国患者的版本。”华东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殷晓菁解释,护士们发现,接诊过程中偶尔会碰到外籍患者,提供多个语种版本的流调简章,沟通更方便,更为了不遗漏防守的细节。
      
       就在上周,华东医院急诊来了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预检测出老先生体温达37.8℃。老夫妻不太会说中文,也没有手机。护士当即拿出日文版问卷,一查发现,夫妻俩曾前往日本、美国等国探亲,2月底回到上海,不久老先生便发烧了。护送专员当即将其送往发热门诊。“幸好是虚惊一场,老先生只是尿路感染引起发烧。”殷晓菁说,这一贴心小举措既方便患者,也有助于守护更多人的安全。
      
       不仅如此,“一人一卡一口罩”如今在各大医院被严格落实,身份信息“一查到底”成了大家的共识。出示随申码、填流行病调查承诺书、多次测体温……如今看病似乎要穿越好几道防线,层层把关,只为不放过任何可疑病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曾玫告诉记者,儿科医院目前已组织感染传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12名专家组成“问诊团”,一旦发现迹象,将由专员引至发热门诊,为其完善相关检测。
      
       硬件与理念同步升级,守好医院防疫的每道防线
      
       记者这两天在实地走访沪上多家医院发热门诊时发现,发热门诊的接诊量相较一个多月前明显下降,但院方对“发热”的警惕,则开始扩展到发热门诊以外。
      
       “Show me your passport,thanks.”(请出示护照,谢谢。)别怀疑自己的耳朵,这是近日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目睹的一幕:一排“海关式”流行病学调查窗口,蔚为壮观。所有人问诊前,得先过流调这一关,偶尔遇外籍人士,流调人员就开启英语对话。
      
       “阿姨,刷一下身份证,过去14天离开过上海吗?”“爷叔,刷一下医保卡,最近有没有咳嗽、气急、不舒服?”……早上10点多,尽管所有进入中山医院门诊的人员都经过了门口红外体温检测、出示“随申码”等步骤,但到了流调窗口这里,在医保卡、身份证现场刷出身份信息的基础上,流调人员依旧会对每一个人询问是否去过重点地区等。
      
       在近期日门诊量超过8000人次的中山医院,每个流调人员一天要重复如此“灵魂拷问”800多次,一旦认为可疑,就“移送”医院的流调负责人张新萍这里“复审”。“复审”认为可疑,交由专员护送到发热门诊。“如今,每天大约送20个病人去发热门诊,之前高峰时一天要送45个。”张新萍告诉记者,疑似患者来医院未必跑发热门诊,但流调窗口是到医院的必经“打卡点”,“守好这道防线,就是守好了大家的安全。”
      
       这也是很多发热门诊负责人的共识。1月22日,上海公布110家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名单,当天,全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次逼近一万大关。随着联防联控的成果逐步显现,上海发热门诊的接诊量趋于平稳,这个特殊“门诊”也开始走向更深刻的内涵建设。
      
       “启动发热门诊硬件标准化建设不难,与此相比更重要的是,整个医院对发热病人要警惕,这涉及医院所有人员的培训,要形成发热警惕意识与相关上报机制。”瑞金医院急诊部主任、发热门诊负责人高卫益直言,这不仅仅是对医护人员自身的保护,更是对大众的一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