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11-23 第26,32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临港观察

“在北大、清华招聘需要最大的报告厅,场场爆满!”

临港,奔向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未来之城

       ■本报驻临港记者 祝越
      
       “在北大、清华招聘需要最大的报告厅,场场爆满!”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的杨武说起刚刚过去的秋季临港新片区跨省校园招聘会,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9月至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带着企业组团赴南京、武汉、北京等地高校进行招聘。据统计,南京、武汉专场线上线下累计收到简历超过1万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04人,当场决定聘用关系10人;北京专场线上线下累计收到简历3042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14人。其中,清华与北大的学生投递简历共计682份。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挂牌三个月当天,《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出台,七大方面48条,涵盖了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到高层次人才精准奖励的全方位支持体系。人才、税收、产业集聚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临港新片区这片潜力无限的蓝海,扎根落户。
      
       从大学生“掉头就走”到校园招聘会场场爆满
      
       临港地区曾经饱受“缺人之痛”。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杨武说了一件让他记忆犹新的事。几年前,临港一家知名企业千方百计从外地招来6名有意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生第一次来临港,企业特地贴心地告诉他们,“你们从龙阳路乘坐地铁,到滴水湖站出来,我们公司安排了车辆来接你们”。可是,毕业生们出站后,看到临港这么偏僻,有三个人转身就乘地铁原路返回,再也没回来。
      
       痛定思痛,当时的临港管委会联手临港海洋高新园区,和企业们共同去全国招聘,广纳贤才。这一团队去过黑龙江、西安,发现当地学生离开家乡的意愿不强烈;这两年,企业招聘团根据每年人力资源公司的报告,固定在了北京、武汉、南京、合肥等招聘效果比较好的地区。在上海,管委会和上海海事大学合作举办临港地区校园招聘会,还同复旦交大一起开展了校园招聘活动。
      
       这一次,高光聚焦的临港,对人才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杨武告诉记者,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后,根据总体方案规划,临港企业招聘团把招聘范围精准到了“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核心人才”,加大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招聘力度。
      
       多项优惠政策之下,临港接连举办了多场跨省校园招聘会,场场爆满。在北京大学,宣讲会座无虚席,主办方不断往里加椅子,一直加到找不到椅子;最后,许多学生站着听完了宣讲会。企业的收获也不小——在清华大学专场招聘会现场签约了2名博士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场签约了4名硕士生。
      
       新政出台后,人才服务中心每天至少接听100个电话
      
       临港新片区人才服务中心的业务接待量,很能说明这一地区的人才流通情况。
      
       新片区人才服务中心位于临港软件园主楼,目前设有24个服务窗口,提供就业促进、人才交流、社保、公积金和出入境等服务;同时负责新片区管委会对育才政策(临港英才等)、用才政策(从业资格认定、海外青年人才等)以及留才政策(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公租房等)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
      
       连日来,人才服务中心的业务接待量明显增加。其实,新片区一设立,大家就格外关注人才引进落户和培养激励等特殊支持政策。《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一出,人才服务中心的热线电话一度被打爆,目前工作人员每天最起码要接听100个电话,不少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来到现场咨询。
      
       德国企业应拓柯制动器副总张燕妮格外关注海外高层次人才个税税赋差额补贴这一举措。“怎样定义高层次人才?补贴是否先缴后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她对新政策满怀期待,第一时间就往新片区人才服务中心跑。
      
       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厉志冲介绍,根据最新的人才政策及购房定向微调等政策,拟新增“居转户”“购房资质认定”受理窗口。目前,人才服务中心已做好新政策线上线下的宣传工作,以及对大型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培训工作,便于企业根据人才新政做好人员招聘。
      
       其实,刚刚过去的10月,人才新政尚未出台,临港已经迎来了一波人才流入高潮:人才服务中心共受理449份人才租房补贴、318份人才公寓和68份大学生实习补贴等申请材料,较之新片区揭牌前单月受理量增加了一倍;截至目前,已办结44名特斯拉公司员工、229名上海汽车公司员工、201名中航商发公司员工、498名海昌极地公司员工的人才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申请。
      
       而在人才服务中心对面的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内,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流更是络绎不绝。据统计,三个月来,在这里新设的企业达到1717家——新片区的扶持政策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这几大产业都提供税收优惠保障,不少企业看中政策红利,纷纷来到这片福地扎根。
      
       2.0版人才政策制定工作已经启动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党委书记孙斌栋围绕新城对人的吸引力做过一项专业评估。孙斌栋的团队调研发现,68%的人不愿意去新城居住,77%的人不愿意去新城就业,产业结构是问题的关键,“新城如果只是单纯发展制造业,吸引的人群也会是单纯的劳动力。即便有再好的空间格局、配套设施、生态环境,不能提供和高素质人群相适应的劳动岗位,还是无法促成人的长居。”
      
       对于临港新片区,孙斌栋建议充分考虑产业的多样性,满足多样人才的宜居需求。此次出台的《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其实就考虑到了产业多样性的需求,对 “金领” “白领”“蓝领”人才实行全面覆盖。
      
       临港新片区专职副主任武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对临港新片区提出了“五个重要”的要求,第一条就是着力打造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临港要从总体布局入手,以事留人,切实做好人才稳固工作,做好主城区规划建设和四大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使各类人才在新片区真正找到事业的归属感,增强人才的向心力。
      
       而杨武则已经开始了《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细则制定以及2.0版人才政策的制定工作。“根据规划,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生产总值要实现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对照这个目标,临港还需要引进多少人才?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人才结构如何构建?这些都是亟需研究的问题。”杨武表示,围绕总书记对临港新片区提出的“五个重要”指示,管委会将推动各项人才政策的尽快实施,利用好大数据平台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制作出符合临港新片区发展所需人才的精准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