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09-02 第26,24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ACM总教头俞勇谈人工智能基础教育——

给孩子一张“白纸”,由他发现表达重构世界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现在聚焦的是‘从1-N’,但‘从0-1’关注得太少了!”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勇对当下涉及人工智能的基础教育发出这样的感慨。
      
       俞勇,在业内的头衔很多,最亮眼的是“ACM总教头”。20多年来,俞勇率队六度斩获(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金牌,三次将全球总冠军带回中国,更培养出多名当下国内人工智能(AI)领域领军人才。这样一位名师,却更愿意聊聊AI的基础教育——
      
       首先,教育的模式还没有转变。应试教育下,很多学校AI课是以兴趣课嵌入的,刚开课时人气高涨,上着上着就只剩几个学生了……俞勇说,AI课程其实是融合性很强的,包含计算机数据、社会伦理、社会学、神经学、网络安全学、心理学等。所以在俞勇的AI课上,他很少讲计算机,却常常谈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主题和素材。
      
       其次,教育思维需要转变。俞勇说,以往国内教育倚重的是推理思维、实证思维,而AI时代需要另外一种不同的思维——编程思维,即“给孩子一张‘白纸’,让他去发现世界、表达世界,甚至重构世界”。也就是从场景出发,你看到了什么,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这个问题,然后设计路径来解决问题。他强调要从思维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思维更重于知识的普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材。当下,国内几乎没有关于AI教育的中小学教材,少数教材也是由大学教材简化而来的。俞勇透露,就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由他编纂的《青少年学习AI之路——从思维到创造》系列丛书陆续出版,并有望进入上海部分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