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
4
专题

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技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上海市曹杨二中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构建“劳动教育课程链”


2012年起,曹杨二中每年组织“博雅西部行”,学生远赴甘肃会宁、榆中、定西三地,体验农村生活。
2012年起曹杨二中组织“博雅西部行”,让学生参与并体验农村生活
2013年开始,曹杨二中学生赴上海大众工业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修理汽车、电子焊接等课程
二期课改后,曹杨二中学生在劳技中心学习车床操作技术

    ■王洋

    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会议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无论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还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技能”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杨二中是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一同发展壮大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建校第一天起,身为地下党员的首任校长就立下规矩:曹杨二中培养的学生就应该“爱劳动、会劳动”,每天的最后一节课必须清洁整理教室,每周的最后一节课必须校园大扫除、大检查。65年来,曹杨二中始终秉承“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技能”的劳动教育理念,不仅老规矩传承下来了,而且逐步形成了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学劳模—懂尊重—强本领—重实践”的四级劳动教育课程链。

    学劳模——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年轻人的心田。

    新中国成立后,曹杨新村首批1002户居民大多是劳模、先进生产者、生产标兵和生产能手。那真是让人感觉到“劳动最光荣”!在此后60多年里,曹杨新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劳模,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劳模村”。这里有新中国纺织女工的杰出代表全国劳模马宝娣、杨富珍、裔式娟……劳模云集,正好为曹杨二中提供了劳动教育第一课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从1984年曹杨二中青少年学习马列主义协会(简称“马协”)成立之日起,“走近劳模大访谈”就成了曹二学子的必修课。

    过去34年来,曹杨二中利用各种形式,请进来、走出去,开设“劳模讲堂”;编辑印制“走近劳模”访谈专辑;办围绕校园的“劳模”文化墙……让劳模成为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年轻人的心田。《人民教育》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发表了题为《从一个社团到一面旗帜》的曹杨二中“马协”专访,称赞“走近劳模”是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懂尊重——引导学生尊重各个劳动领域和各种劳动成果,自觉参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依法履行劳动义务、从事诚实劳动的态度。

    我国法律允许并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致富、谋求幸福;在保障人们根据各自实际自由选择职业的合法权利的同时,鼓励并支持人们在不同职业、岗位的劳动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尊重劳动,知法懂法。曹杨二中把“懂尊重”作为现代劳动教育课程链重要的一环,从职业体验和普法教育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以“一班一(居)委”和“百行百业”职业体验为抓手开展公益劳动,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到社区图书馆当管理员、到社区医院当引导员、到敬老院当服务员、到村史馆当讲解员、到居委会当文印员等等,体会各行各业的艰辛与不易,养成尊重各个劳动领域和各种劳动成果的品德;另一方面,结合普法教育,开展“3·15小卫士”、“走进人大模拟立法”等活动。

    2011年曹杨二中与上海大学法学院联合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个中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模拟法庭”,2018年学校被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局命名为“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法教育示范学校”。

    过去7年来,我校有15个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获“上海市模拟人大优秀提案奖”,23项学生科技成果申报发明专利。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普遍增强,尊重“诚实劳动”的良好效果体现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基本杜绝,尊重老师、尊重校工蔚然成风。

    强本领——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的学习是受教育者的主要劳动形式和内容,不畏艰辛,刻苦学习,掌握技能,增强本领,有利于尽快形成高素质的劳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能力就是劳动者所具有的、为一定的劳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智力,这就要求现代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具备一定的智力。学生以学为主,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应当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既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强调学习面向未来各种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

    曹杨二中在强化科学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开设了十多门面向未来的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创建了六个劳动技能实验室。比如,在高二劳技课引进同济大学“机械制图CAD”和“现代信息科学”,引进上海交通大学的“单片机与机器人课程”;在高一开设“环保工程课”。创建了“自行车创意实验室”,通过学生“JA经济社团”与上海永久自行车公司的价格谈判,购进自行车零配件,自行组装自行车;创建了“轨道交通实验室”,自主编程控制火车运行;创建“汽车实验室”,拆卸和组装新能源汽车。

    2017年,曹杨二中与同济大学共建上海市科技高中,开设了丰富的iSTEAM(基于网络和传感技术的新工科课程),让学生在现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能、磨砺品质、提升现代劳动素养。

    重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增长才干,体察国情”,倚重学农、学工等社会实践,提升学生“观察社会、感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劳动教育既有与其他教育相互交融的部分,又有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内容、路径和方法,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虽然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可以为劳动教育应达到的目的发挥各自的作用,但它们不能替代真实劳动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劳动教育本质上是实践教育。在真实的劳动中培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增强劳动本领,是加强劳动教育的科学路径。

    曹杨二中以劳动教育课程链建设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真实劳动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在农村社会实践系列的劳动教育设计中,紧循规律,分层推进。高一年级开设了“重走大师路”之江村田野调查,走进农户,走进乡村企业,重在认知和感悟,使其在劳动体验中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现状。高二年级开设了“博雅西部行”之甘肃三农考察和“兰考精准扶贫”之格莱珉银行跟岗实习。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劳动和扶贫服务,带着问题行走和分析,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升华了对劳动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搭建了坚实的舞台。《人民教育》2018年第20期以“发达城市的学生更要学农”为题,专门介绍了曹杨二中的“学农三部曲”模式。

    曹杨二中在创建“学农劳动教育三部曲”的同时,更加重视新时代的工程劳动教育(把劳技教育调整为工程技术教育),融合学工社会实践安排,率先开展了“大众汽车公司与大众工业学校学工(现代工程技术考察与精工技术课程)”和“同济大学现代工程教育”,并分期、分批安排学生参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现代农业工程实地考察、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智能制造实习及同济大学本科生真实的科学研究。

    曹杨二中在应对新高考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在制度上给与劳动教育充分保障,推动“四级劳动教育课程链”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协调教导处、政教处对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设立专项基金表彰和奖励在劳动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对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取得的“成绩”,如:志愿者服务、职业体验、三农考察报告、研究型学习报告、清洁包干区的卫生检查评比情况等,都如实上传给校本开发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作为评先推优的基本条件,并且为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提供参考。(作者为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上海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所所长。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DHA160355)的研究成果节选。)

    【相关链接】

    形式丰富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们获益匪浅

    甘肃学农

    千沟万壑的土地,尘土飞扬——这是大西北独有的风景,热情的农家带着我们行走于田地之间,走入一片玉米地,我们戴上手套、袖套——整装待发。剥去玉米修长的叶片,露出饱满金黄的颗粒,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此刻是收获的喜悦与满足。往日,我身处于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时光流转永不停歇;如今,我亲临黄土高原的壮美风光,幸福的产生却往往更为简单而纯粹。  ——王乙宁

    绿杨新村社区楼道美化

    仅仅六层高的楼房将这里与外人隔开,混乱的楼道,和乱贴的广告。

    志愿者们来到这里原只是为这幅光景粉饰绿色,然后整理一下楼道。

    我们反复讨论着计划,四处征集环保材料,来回奔波,和孩子们在嬉闹中欢快地制作废纸篓,迎着居民们暖意的笑容,为楼道贴上绿色的墙纸。

    最终看到楼道中攀着的藤蔓和叶,为这仿佛与世隔绝的地方做上了最自然的点缀。

    我现在只希望,这抹绿色能长久地生长在这里,这份笑容能常绽放在这片仅六层楼高的街道。  ——刘晨

    普陀区中心医院职业体验

    医院里的白衣天使们,他们是最可爱的劳动者。

    消毒水的气味掩盖不了的任性的温暖,柳叶刀所映射出的是医者的仁心。

    面对着患者的不理解,牺牲了无数的节假日,仍奋战在与疾病抗争第一线的,是他们。

    治好每一位病人,是他们最大愿望,用辛勤的汗水换一双回春圣手,他们无怨无悔。夜深人静,当这座城市睡去的时候,急诊室的灯依旧亮着。——张建宇

    学校日常劳动

    待到人走楼空,他们仍在教室中形单影只,重复最平凡的劳作。

    冬风喧嚣,驱不退他们为班级付出的热忱,不变的是坚守岗位的初心!

    日落西山,减不去他们给卫生臻于至善的要求,永恒的是任劳任怨的责任,清理每一隅尘埃,只为同学们明日舒心的环境。

    挥洒多一份汗水,只为回首窗明几净时满意的微笑。

    他们隐没于夜色,挟走天边最后一片孤霞,无言中是劳动者的信念。——张世元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