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3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累计提供授信约56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超2400亿元、累计承销相关债券80亿元,业务领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项目,业务产品涵盖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租赁融资、跨境并购、境外发债和贸易融资……
近年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全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全方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支持多项“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着力构建多层次撮合平台,便利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输血”
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
“如果你向往2000多年前的城堡,可以去土耳其南部的阿达纳看看,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丝绸之路在这里穿过”。
如今,距离阿达纳市不远的土地上正计划建造一座2×660兆瓦的燃煤电站。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参与筹组的银团正式签署该项目融资协议,以实际行动促成中土两国建交以来中资企业在土耳其金额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助力中资企业走到“一带一路”沿线去。
类似的项目不胜枚举。近年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前期与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就非洲加纳特马港建设项目签署跨境银团协议,实现IFC最大金额的非洲项目融资银团贷款;今年1月,作为高级债务联合牵头行,签署融资总额逾25亿美元的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综合体项目,以及全球已开工电价最低光热电站项目,因其规模大、技术先进,且包含丰富的“中国元素”受到广泛关注……
一个个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益的重大项目,在助力中资企业顺利“走出去”,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优良口碑。
多边“纽带”
持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2009年7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收到首笔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款项,标志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起步。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作为扎根于上海的金融机构,中行上海市分行把握机遇,积极与同在上海的多边机构、外资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人民币在投融资中的使用,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比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先后为新开发银行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5年期3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定价发行30亿元熊猫债券(债券通),协助大华银行发行3年20亿元熊猫债券,这些均为当时细分领域的首单,在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时,作为我国在全球和“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最广的银行,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已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作为中国银行主要的路演中心之一,过去三年,中行上海市分行协助“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上海场路演活动超10场,包括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债券路演、菲律宾主权债路演、沙迦路演、德国安萨省路演等,并积极为“一带一路”发债国家寻找投资人。在大华银行、瑞穗银行发债,菲律宾人民币债券、沙迦人民币债发行期间,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累计询问投资人超20家,最终中标量超10亿元,助推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使用范围。
互联互通
为金融要素市场开放
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相配套的货币体系、金融要素市场体系与之呼应。中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支持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开放和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项目。
近年来,该行先后成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首批境内境外保证金存管银行,助力首单原油期货合约交割,完整实现原油期货全流程金融服务;成为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对卢布同步交收业务”独家代理结算银行。
此外,该行作为主要合作银行深入参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合资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中金所、上交所、深交所联合收购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联合收购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等多个交易所“走出去”项目,为交易所提供包括外汇政策咨询、货币兑换、跨境清算、海外路演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市场建设。搭建桥梁
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深层次交流
去年在上海成功举办的首届进博会,推动了中资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唯一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中国银行集全行之力投入到进博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先后在16个国家举办推介活动,营销海外客户超过1400家。其中,上海市分行邀请到2964家采购商注册参展,占上海交易团参展企业总数的近20%。
为探索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中国银行首创“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进博会期间,由进口博览局主办、中国银行承办的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上,上海市分行依托这一撮合平台,助力580余家企业参与现场746轮对接,达成274个合作意向。每张洽谈桌的“桌长”都是中行的员工,他们细致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展会现场和跨境撮合交易系统中牵线搭桥,寻找信息匹配,促成客商达成交易,被亲切地称为海量交易背后的“红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除了撮合经贸往来,以人文交流和人才培训交流为纽带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行也亮点频出。近年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先后承办了中国银行总行柬埔寨、菲律宾、太平洋岛国、拉美四国、中东欧四国、非洲九国等六期“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上海段的组织工作,从金融文化的角度,有力助推“一带一路”沿线的交流合作。
开放的上海,是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这座城市的发展,也将在更多领域与“一带一路”产生共振。未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将继续围绕集团战略,在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以及进口博览会的平台背景下,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以金融之笔精心勾绘 “一带一路”工笔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向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核心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通道。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通道。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