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博臻
非沪籍也能申请上海共有产权房。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胡广杰昨天做客2019“民生访谈”时介绍,这一举措是将共有产权保障房受益面扩大至部分非沪籍家庭,去年市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我们先行试点了金山、松江、虹口三个区,通过试点评估后,预计今年三季度在全市16个区全面推开。”
根据去年10月8日上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工作的实施意见》,非沪籍申请共有产权房需满足五个条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在本市无住房;已婚;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者个人所得税满五年;符合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收入和财产准入标准。
胡广杰强调,对非沪籍居民开放申请,是在保证本市户籍居民需求的情况下做增量。也就是说,不影响上海户籍居民家庭申请的正常供应。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产权房已累计完成签约9.5万户。第七批次自去年10月启动,累计接待咨询约12.4万人次,发放申请表格2.34万份。
此外,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的受益面都在不断扩大。从今年2月26日起,上海实行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全市通办”,即申请对象从原本只能在户籍地提交申请,调整为可以到全市任何一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截至今年3月底,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已达12.5万户,正在享受保障的为4.35万户。
胡广杰认为,上海住房发展仍处于“三个期”。第一个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期。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着力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市场的预期目标。近两年来,上海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健康发展,地价房价基本平稳,市场的预期也比较稳定。
第二个是居住困难矛盾的转换期。主要针对“两类重点人群”,一类是本地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另一类是对上海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非沪籍常住人口,尤其是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
第三个是住房租赁体系的构建期。聚焦教育、卫生、科研、市容环卫、公交、公共管理等六类人群,满足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劳动者的居住需求,增加租赁住房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