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钱蓓
3月底,第四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德勤(De l oi t t e)托马斯金融顾问、合同会社生命科学健康事业部副总裁田中克幸与上海尔羽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CEO赵宛秋共同分享了一个话题,“中国养老机构运营可以向日本借鉴什么”。
“日本和中国有很多相像的点,比如两国都经历了人口的快速老化。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涨到14%,用的时间和中国非常像,都是24年。”两国也有许多差异之处:首先消费水平不一样;其次,日本绝大部分的财产储蓄在老人手中,在日本向养老院支付费用的大多是老人;日本的介护保险自200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非常成熟,中国的同类社保长期护理保险近两年才陆续开始试点……
“我们的确有必要向海外学习,要学他们的经验,也要学他们的失败,要看他们做什么,也要看他们不做什么。”赵宛秋提出,日本养老服务的产品、人才、康复、理念、规划等几个方面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理念方面,田中克幸专门谈到日本社会奉行的 “利人利己的自立支援”。“自立支援”是指让老人自立地生活,服务者为其进行各种支援。这一理念得到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力量的提倡,他们各有各的理由,“政府希望长辈做更多自己的事情,节省财政支出;企业希望通过老人的自立支援减少员工负担,同时塑造企业品牌;至于老人个人,他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自己能做自己的事,人生才有意义。”
田中克幸解释,支持自立支援,关键在于通过照护计划让长辈恢复生命机能,支援他们参加更多社会活动。他举了个例子,“有一位90岁的老奶奶摔跤骨折,不能自主进食,如果不对她实施自立支援照顾计划,她的身体可能很快就会全面衰弱而卧床;对她实施自立支援照护计划半年后,她已经可有一半时间自己生活。”照护计划包括集中为老奶奶进行一个阶段的物理治疗,照护力量涉及牙医、护理员、医生等等多个角色,“这个照护计划是综合的,团队协作完成,最后达到了非常好的康复效果”。
“养老有非常强的地域性,日本的养老机构都非常注重布局,集中力量在一个地方布点可以带来各种好处,比如容易在当地形成很强的口碑优势,同时更能吸引人才。”田中克幸又以东京的世田谷区作为案例,这个地区人口共有90万,其中老年人达18万左右。日本最大的养老公司之一倍乐生在这里集中布局了32个点。
“大家去日本参观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日本的养老机构怎么这么小?”田中克幸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100张床位以下的机构非常便于收回投资,而且收益率相对较高,“一家养老机构不论在哪里开业,通常最初阶段每个月入住人数都非常少,一定时期以后入住人数后才开始快速上升。以100床与500床的养老机构作比较,两者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分别为15个月左右、35个月左右;收回初期投资所需时间分别为3年左右、5年左右。
不过,田中克幸强调,因国情不同,日本养老机构在具体运营方面的数据和经验仅供参考,他更想强调的是养老机构运营者的规划意识——要根据财务逻辑制定布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