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19日 星期五
8
专版

风景这边独好

——走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


美丽的大丰滩涂是水鸟的天堂
即将开通的大丰高铁站
上图:打下集聚区自建项目第一桩 下图: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办公楼
荷兰花海美如画
丹顶鹤在水面上飞翔
这里是珍稀动物麋鹿的幸福家园

    风从这里来!

    浩荡黄海涛浪万倾,广袤滩涂碧绿怡心。

    当一轮红红的太阳跃出海面,瞬间,这海水、这朝霞、这大地,这通港大道两侧的绿柳红花,把江苏大丰这块宝地装点得繁华似锦。

    这就是一块濒临黄海听得见涛声浪语的热土,曾经的茫茫盐碱滩涂除了盐蒿子寸草不生;

    这就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个世纪初清末状元张謇,带着实业救国的梦想曾在这里废灶兴垦;

    这就是一块在烽火硝烟中顽强生存,活出无限精气神的宝地;

    这就是一块来自大上海的飞地,也被誉为最远的“北上海”!

    它承载着上海人七十年来太多的情怀,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故事……

    沉甸甸的,如今又薪火相传。

    四月的阳光,金亮亮地闪烁在眼前的楼群上。这就是由上海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共同设立、上海市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

    人缘·地缘·情缘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也许,用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可以解释上海临港集团,为何将集团首个、也是唯一的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放在这块土地上的血肉渊源——

    1950年早春,第一批8000多名上海人打起背包,坐火车、乘木船,经过漫漫半个月的路途,来到了这片茫茫的盐碱滩。

    割茅草盖房子,建学校、办医院,一代又一代上海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磨难与坎坷,欢笑与幸福,那些夹杂着各种酸甜苦辣的记忆,一如这黄海边的朝霞,永远在生命中闪烁。

    几代人的胼手胝足,多少万上海人的劳作付出,当年茫茫盐碱滩已是繁花似锦生机勃勃。

    而今,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上海生产着优质的大米、牛奶、鸡蛋与水果,成了上海人名符其实的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这是一份无法割舍、须臾不可分离的情缘。

    当上海临港集团以磅礴的气势,在上海浦东崛起一座现代科技新城,站立发展前沿的临港人又将视野与眼光,投向了留下几代上海人奋斗足迹的“北上海”,这座集科技、产业、生态为一体的“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

    这人缘这地缘这千丝万缕的情缘,似东风似春雨,助推着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顺利发展、加速启航。如果说,1950年的“北上海”“新人村”第一块牌子,被上海民政局派来的先遣队敲下,那么,六十多年后的今日,这“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牌子在这“北上海”飞地挂起,真的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里是黄海港城,大丰港从当年一穷二白的滩涂迅速崛起,正在朝着亿吨大港的目标迈进;

    这里是革命老区,1940年10月,新四军、八路军在大丰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开辟了华中抗日斗争新局面。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们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这里是麋鹿之乡。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在这里,现有麋鹿近4600头,占全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被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

    这里又是长寿之乡,大丰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厚的社会福利,老年人愉悦地生活。据统计,大丰地区现拥有百岁老人63名,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8.8/

    10万,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一路风雨一路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创业者不屈的信念。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开发公司,于2015年11月16日成立。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领导层的调整、阶段任务的变化、当地开发区之间的激烈竞争、属地机构的诉求等多方原因,形成了干群总体认识不一、士气不高等诸多困难。在上海临港集团总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公司以规划编制为切入点,以基建项目为着力点、以产业招商为突破点,蹄疾步稳推动了各项工作。

    管事先管人,管人得靠心。产业与产业协作,人与人协作,靠的是心灵与心灵相依相融。集聚区领导层将加强学习、统一认识、提高士气放到了工作首位,稳定军心、凝聚人心、提振信心,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去、请进来。在上海临港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的员工被分批安排到上海临港集团和集团旗下的漕河泾、松江、浦江等优秀园区学习新经验、新举措,并邀请专业人士到沪苏集聚区实地考察,出谋划策,提供新视角、新见解;邀请行业能手现身说法,为新建的集聚区员工的成长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沟通与交流永远是发展的重要环节。集聚区在“北上海”飞地初创期,不仅需要上海临港集团总部的支持,还要与江苏盐城、大丰等当地政府进行多方面的协调、互动、沟通和交流。公司与属地机构说实话、交朋友,价值趋同、良性互动稳步形成。上海临港集团充分理解当地政府的诉求,积极协助其与上海相关部门的联络交流、工作对接,而盐城市与大丰区的主动接轨也为集聚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打铁更需自身硬。公司建立起涉及议事规则、组织人事、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基础管理制度汇编和与之配套,其涵盖了组织架构、发展战略、内部审计等19项系列管理流程,通过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级……

    几载风霜雨雪,每一步的行走,都非易事;数次花落花开,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蕴积着集聚园区员工的全力以赴。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北上海”这块土地给予了几代上海人的生命滋养,上海人也尽可能回报与反哺这块给予其阳光雨露的土地。

    公司一直关心周边贫困家庭生活,每年组织走访慰问。今年3月5日,沪苏大丰公司王宝华董事长带着支部、党办的同志,慰问了大丰区海防村重疾致贫的施建岳家庭、退伍老兵王成家庭和王林林等困难家庭,送去了生活用品慰问金。今年4月,公司又积极争取到上海临港集团公益基金会专项安排资金,正与大丰区政府和临港公益基金理事会对接具体操作方案。

    说起辛苦,莫过于远离家庭团聚。沪苏大丰公司的企业管理层、技术层面一些人员均是上海人,几年来,与家人聚少离多,只有在节假日风里来雨里去,亲人相聚。

    园区管理部经理苏明,2017年9月由上海临港泥城公司调入沪苏大丰公司。为了支持他,父母搬进他家负责照料小孩,妻子选择调岗降薪换取更多时间照顾家庭。苏明常常愧疚自己照料不到家庭,但他从没有想过要求调回上海,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不能辜负组织的厚望;我是公司第二党支部的书记,不能辜负同志们的信任;更不能辜负父母、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上海和大丰医保不通,是沪籍在大丰人员遇到的典型烦心事。数月前有位员工因齿科问题需分次手术,由于时间原因只能约在每周五下午四点,每次都是火急火燎赶回上海医院,还要拜托当值医生加班,有时遇上堵车不能及时赶到,只能咬紧牙关忍一忍重新预约下一周手术。

    “高铁通了,就好了”。大家相互安慰着、急切地期待着。从长三角这个角度来讲,盐通高铁的建成,实现了“一小时交通圈”,有助沪丰互联互通,共享城市资源。对集聚区的员工来说,可以说是成功地把家从大丰搬到了“上海北郊”,只是这个北郊距离上海市中心足足有350多公里。

    从管理上,上海临港集团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特点,选派精英人才不断加入集聚区,充分保障了开发团队的专业化、市场化。同时倡导自愿扎根大丰精神,实行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兼职人员专职化,专职人员固定化,真正做到与“北上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现任工会主席的许嵘,就是公司在“北上海”发现的人才。这位在大丰出生、成长的中年女子,母亲是上海户籍,她却留在了“北上海”工作。似许嵘这样的“北上海”二代、三代,对这块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似许嵘这样来自“北上海”本土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近75%。

    去我们荷兰花海去看看?真的是漂亮!每当集聚区员工们说起“我们荷兰花海”是如此亲切自然。

    湛蓝的天空下郁金香缤纷盛开,炫目的各式花车穿梭而过,金发碧眼的荷兰姑娘、英俊的荷兰小伙子,热情地将笑脸抛向行走赏花的人们。花似海、人如潮,几个中年女子披着艳丽的纱巾,在缤纷的郁金香摆“POS”:“侬屋里厢也是上海的”?“阿拉坐车也就4个小时啦”!

    “快了,快了!高铁真的就要通了!一个小时的路程,来这赏花的人不要太多哦!”那时的人们怎会想到,这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会有着这般的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潮大正是扬帆时

    绿树葱郁、月季绯红,它们与这里的员工一起见证,集聚区从初创到正式揭牌走过的每一步——

    2014年3月29日,沪苏两地政府在大丰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共同发展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的会议纪要》;

    2014年6月30日,两地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共同发展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的意见》(沪府〔2014〕50号),为集聚区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撑;

    2015年11月17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开发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2017年9月,项目集中开工的那一日,细雨绵绵,可就在上午9时,雨竟然戛然而止,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缕缕金光,将秋雨过后的大地清洗得晶莹透亮。原定在户外的开工活动按时举行;

    2018年5月8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开发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联席会议在大丰召开,专题研究推进集聚区开发建设相关事项,细化落实支持政策;

    2018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并原则同意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将集聚区作为“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新模式,纳入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临港创新管理学院大丰分院、中国园区联合大学大丰教学基地已经揭牌并逐步完善,将为公司、大丰区人才培养对接上海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平台;

    今年4月12日,上海临港集团与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签署了《上海汉能移动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其中2GW移动能源产品生产基地将落户“北上海”的大丰地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60亿元,年税收或达5亿元,同时将提供可观的就业岗位,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上海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总裁袁国华,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副主席王勇等出席并见证签约。人们欢呼,又一重大项目落户集聚区!

    件件桩桩,每一件任务的完成,都蕴含着临港集团决策层的重视与支持;

    桩桩件件,每一项困难的克服,都凝聚着集聚区员工的智慧与心血。

    “定位好、规划好、建设好、产业好、效益好”,这是上海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向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提出的目标。董事长刘家平、总裁袁国华对集聚区的工作非常关注,要求集聚区紧抓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契机,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示范园区,促进沪盐产业之间、企业之间深度协作。

    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市委领导多次强调并要求:瞄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目标,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以及具有全球世界级城市群。

    上海临港集团总部全面落实上海市委领导的指示,对集聚区创新引领高端定位,提出“大丰智造区、文创生活社区、农业博览区”三区一体的奋斗目标,勾勒出“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的恢弘长卷。

    蓝图绘就,需要一步步去实施;

    创新典范,需要倾尽全力方可打造。

    这是上海临港集团的责任和担当,这是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的使命与职责。

    在上海临港集团总部的领导下,在沪苏政府的支持下,在集聚区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与精神,一座体现上海水准和特点,一座充满活力、动力、实力、潜力、魅力,一座兼有宜居、宜业、宜游共存的崭新城市——“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将呈现在这块与几代上海人有着血肉渊源的“飞地”上——

    风景这边独好!  (张晓惠)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