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琼
这个春天,一场关于“政简易从”、进一步提升更高质量政务服务的革新浪潮,在上海、在长三角,按下了“快进键”。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简易从。规则越简约透明,监管越有力有效。”这句话被咀嚼出了深意——政简易从,应该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抓手就是如何化繁为简。
而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政务服务只有简单、快速、易办,才能有力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活市场主体的活跃度,革新新时代政务服务内涵,成为推动上海这座城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一网通办”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却包括了政务服务中两个必达的硬指标:“一网”强调的是办事程序的简便;而“通办”关注的是办事速度的快捷。
去年以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不断推进、迭代“一网通办”版本。而在基层,聚焦企业和市民感受度的相关“研发”不断亮相:有的启用智能引导,将办事指南从“一本书”精简为有针对性的“一张纸”;有的推出“零差别受理窗口”,真正实现大数据在后台的互认流转;有的将高频服务事项植入智能化终端,推送入社区、楼宇;还有的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助推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便利。
昨天召开的上海市“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上,市领导推介给大家的“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市民云”App就是“各种好用”的体现——截至目前,“一网通办”以这个App为移动端载体,为公众提供全面、规范、便捷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据不完全统计,38个市级部门、16个区、22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网上办事服务已入驻“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市民云”App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接入各类办事服务358个,真正实现从“人找服务”到“个性化服务找人”的根本性转变。
一个来自基层的顺口溜很好地印证了这一标准:“以前办事像爬山,一山过了又一山。如今办事像网购,要啥就把手指点。”
无论进阶到哪个版本,上海“一网通办”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核心评判标准——企业和群众的感受度。
今年,上海将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为目标,全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实现审批时限平均减少一半;审批提交材料平均减少一半;推进新増的100个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事项落地;新增实现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实现一批事项“零跑动次数”。还将牵头推进“一网通办”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应用落实。
“一网通办”的获益群体无疑是广谱性的。企业、市民都能因为便利而获得新的发展激情与动能。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个“软实力”也将营造出“独具优势、人人向往”的新环境,助推新时代城市实现更高水平治理与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