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2018年,毕业摸爬滚打五年、积累了起步资金后,小李准备和小伙伴们一起创业了——开一家基金公司。开个基金公司,小李和小伙伴们达到了监管要求,却难在了公司IT建设上。数据存储、处理等系统建设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光纤专线、服务器、数据库、IT建设与维护等等……也需要花费不少成本。“我们用的是量化分析,程序化交易,既要高带宽,还要较大的平台和数据处理能力,这怎么着都得几十万吧?后期维护还不算呢。”当时的小李很困惑。
2018年底,小李和小伙伴的公司开业了。除了顺利开业的喜悦,还有来自“云端”的解决方案,给小李增添了一份从容。“因为我们都用上云了!”
帮助小李“上云”,就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天翼云”服务。“我们提供了光纤专线接入,天翼云计算和云存储服务。这样一来,客户就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在‘云’上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底层的网络以及维护问题,都由我们来解决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政企部客户经理小韩说道。
通信界的“经济型公寓”
传统上,是把运营商的IDC和专线接入业务比作房屋租赁。就好比,企业就是租了个“毛坯房”。除了基础宽带设施,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业务规模情况,自行“安装”各类服务器、数据库、业务平台等“软装”。对企业来讲,费用支出多,对人员专业性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现在变了,“云化”后的信息化服务,是“软、硬装”打包的“经济性公寓”模式。“在以前,企业向我们租用IDC机房,还要购买服务器,搭建平台、数据库,建IT系统。完了再找专人维护,费用必然不会少。但这些服务全部放到云上后,整体费用减少。通过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云平台,企业还可以自定义操作系统,不需要再自行开发平台系统,方便了很多。”小韩说,“云网络和平台的维护也由我们负责,企业减轻了不少负担。”
像小李这样的公司,对光纤、服务器、平台要求比较特殊的企业,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给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的搭建方式来看,企业建IDC、购买服务器,并接入传统专线,这些硬件一次性投入费用要超过50万。此外,每月的IDC租用、网络服务及维护的支出也在5万元左右。如果选择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天翼云”,用户就可以采用租用的方式,免去硬件投入,每月的资源租赁和维护费用也将下降20%。
“云”,向上的力量
所谓的云,就是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大规模网络基础能力上,加载平台能力,为用户提供的“云、管、端”一体化服务。一方面将底层网络基础改造成一种可配置、按需调用的服务,同时搭建业务及数据平台,为用户实现如OA、CRM等各类型企业应用软件。也可以说,将来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将是按照用户需求,将“硬装+软装”整体打包的综合性服务。
不仅如此,区别于市场上其他云服务商,除了平台、数据以及维护能力之外,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强大的宽带网络与“云”的融合,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管理能力。自2016年,中国电信就打造起了“2+31+X”资源池战略布局。以内蒙和贵州为云资源核心,覆盖了31个省的云资源池。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云节点,构建起强大的“云网融合”基础。以内蒙信息园为例,中国电信就拥有占地1500亩,总计超过10万架机架,可容纳服务器160万台、至骨干网延时小于5MS、TB级带宽出口的超大型云资源池。
2018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正式启动“云改工程”。一方面实现自身网络上云,实现“网络智能化”,从重资产向轻度资产转型。同时,引导及发展用户向云上转移。截至目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天翼云”已实现13万核,服务高达2万家企业。其中,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一举拿下“上证行情云”、“上海中心视频云”以及“徐汇教育云”、“复旦儿科医院云灾备”等项目,在不同行业奠定了扎实的“云”基础。例如“上证所行情云”,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为其提供超过2000核的“天翼云”物理服务器,以便证券机构和股民以更低时延、更安全地获取证券行情分发和委托交易服务。不仅如此,基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电信的基础网络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金融安全。